山西臨縣磧口古鎮(zhèn) 九曲黃河第一鎮(zhèn)
卿碩
磧口古鎮(zhèn)位于晉西呂梁山西麓,黃河之濱,臨縣之南端,屬于山西臨縣。清代至民國年間,憑借黃河水運,一躍成為當時北方的商貿重鎮(zhèn),享有“九曲黃河第一鎮(zhèn)”之美譽,同時,也是晉商發(fā)祥地之一。
作為古鎮(zhèn),雖沒有如平遙一般可享譽國內外的名氣和不分時間段接踵而至的人群,但磧口的歷史卻久遠而強盛,古時歷史上的磧口,才真是一座享有繁華和熱鬧的黃河岸邊小城。
磧口得名的由來,是因為黃河從北而下,湫水自東而來,在這里激流匯聚,流經大同磧形成巨大的落差,水急浪高,瀑布和暗礁,成為黃河上極為兇險河段,于是,這里就被稱做磧口。
清代至民國的數(shù)百年以來,所有經黃河河運貨物,無不在磧口上岸轉陸運,磧口是當時西北與華北貨物流通最大的水陸轉運碼頭。
磧口古鎮(zhèn)的清代老建筑很多,古樸的街道,磚木結構的民居,依地形斜坡狀組合排列,古風古韻,在街上行走,像回到了那個晉商經營商業(yè)的繁忙時期。
“物阜民豐小都會,河聲岳色大文章”,是清代文人崔炳文對山西磧口小鎮(zhèn)的描述。磧口,作為黃河邊上的樞紐地帶,晉商在此地辛勤經營,讓這個繁榮小鎮(zhèn)除了留下許多精致的建筑,更增添了人文色彩。
一座座青磚灰瓦蓋成的小院,一條條由青磚鋪成的胡同,是磧口古鎮(zhèn)的標志性建筑。在這兒生活的人們如今依然守著不緊不慢的生活方式,有著故去的繁盛歷史,但當?shù)厝藗儏s能守著平淡,各自過平淡的生活,這樣的磧口,才有一個真正古鎮(zhèn)該有的歷史韻味。
磧口,位于黃河晉陜峽谷中部、山西臨縣城南50公里處,因黃河第二大磧的“大同磧”(第一大磧是著名的黃河壺口)而得名磧口。大同磧位于磧口鎮(zhèn)西南寨子山村,寨子山村古稱大同。磧口,磧是磧,口是口。磧(音qì,汽)是指河道中堆積的砂石灘,口是指黃河渡口。磧口古渡位于寨子山村湫水河入黃河口處,隔黃河與陜西吳堡丁家灣村相望。磧口渡口自古就有,歷來為兵家之扼要。
黃河自北而來到寨子山,湫水從東也如約而至,呈90度角。湫水河是黃河支流,它裹攜著大量的沙石攔腰沖入黃河,沖出一片四五百米長的暗礁淺灘。原本400多米寬闊的黃河頓時被推擠縮至不足百米多米。不斷堆積的沙石把河床抬高,與下游形成了落差巨大的“跳崖水”,落差達10米。黃河黃金水道就此望崖興嘆戛然而止。黃河上游滿載貨物的商船到此不得不改為陸路運輸。于是這里便成了貨物中轉的“水旱碼頭小都會”,漸漸地“人煙輻輳,貨物山積,船泊疊岸,駝鈴不絕”。
康乾盛世社會經濟發(fā)展帶來了磧口的急速繁榮,此后200余年間均屬于中國北方著名的水陸運輸中轉中心,商貿重鎮(zhèn)。西北盛產的糧、油、鹽、堿、藥材、皮毛等大批物資源源不斷地由黃河水運而來,碼頭上的貨船每天少則幾十艘,多則二、三百艘,擁擠時三排貨船并列平行排列于岸邊綿延數(shù)里,壯觀景象任你去想象。貨到磧口后,轉陸路由騾馬、駱駝運到太原、京、津、漢口等地,回程時再把當?shù)氐慕z、茶、布、煤油、“洋板貨”等物資經磧口船運到西北。民間有“馱不盡的磧口,填不滿的吳城”(吳城指山西呂梁吳城鎮(zhèn),是重要的物質中轉站)的說法。
黃河因“大同磧”而受阻,磧口因“大同磧”而受益。五里長街,店鋪林立、商賈云集,鼎盛時期古鎮(zhèn)云集了380余家大小商號,碼頭搬運苦力2000余人,轉運物資的騾馬、駱駝上千頭。僅西灣村的“運輸專業(yè)戶”陳家就有駱駝300余峰,“磧口街上盡是油,三天不馱滿街流”,足當年的繁華。山西祁縣喬家大院的財東和國民黨四大家族的孔祥熙都在這里辦過營生,日進斗金。日復一日,磧口便以“水旱碼頭小都會”而享譽全國。民謠唱到:“九曲黃河十八灣,寧夏起身到潼關。萬里風光誰第一,還數(shù)磧口金銀山”。
這兩年的磧口,也逐漸被人們所知,來磧口看黃河沿邊古鎮(zhèn)風貌的人也越來越多。但磧口一直以來的生活方式和節(jié)奏卻并沒有被打亂,“守在黃河岸邊的寂寞卻鮮活的古鎮(zhèn)”,應該是對磧口古鎮(zhèn)最恰當?shù)脑u價吧。
磧口古鎮(zhèn)如今還沒有可以與平遙古城一般健全的游覽設施和游覽模式,但看過了平遙古城的繁華和景區(qū)設施的完備,再來看看磧口這個原生態(tài)、慢節(jié)奏的古鎮(zhèn),才能知道古鎮(zhèn)的真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