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正月十六登高節(jié)
博濤醬
巴州人每年正月十六均要出游,登上城周的南龕山、王望山、西龕山、白塔山。其作法是:一家老小,關門上鎖,帶上飲食、娛樂用具上山玩耍一天,度完這一天,巴州人的春節(jié)才算結束,此俗歷來有之。
巴州志《風俗》篇“新正月九日群集望王山燒香,十六日婦女出游謂之走百病,諧南龕寺設大醮會,禮佛請佛。山前有圓洞二穴,婦人無子者以物擲之,視其中否以祈嗣,謂之打兒洞”。正月十六日登高游寺院走百病之俗在古代全國各地較流行,大都市無山者便群游城墻,摸城門上之乳釘,摸著者為有福。與巴中人登南龕游光福寺摸佛、摘柏枝插頭上以免百病之俗語一樣。
巴中很多年來,有農歷正月十六登高的風俗,乃民間自然形成的不是節(jié)日的節(jié)日。這一天,來自各區(qū)縣四面八方的數(shù)萬游人集聚巴中城,無論官民,皆邀親請友,扶老攜幼,穿戴一新,登高游樂于城郊南龕、西龕、塔子山、王望山、蓮花山等地。
正月十六巴中人登高起于何因何時,無從考證。有人說是數(shù)百年前巴中文人學士及在庠生員,這天去南龕山摸印(到南龕印盒石去摸印石),象征將來或近期要高中、掌印、當官,后來慢慢形成了民俗。多說登高山是為了“游百病”(驅走百?。?,據(jù)說這一天登南龕以后,一年之內可以無病無痛。民間則傳唐代武則天次子章懷太子李賢貶來巴州,曾在南龕山勸農,正月十六這天,很多人都上山聽勸說農事,故慢慢形成正月十六登高游山之習。
登高這天,很多人一家早備好食品、飲料、瓜果、糖食、早飯后,將食品等物背運上山,四處游樂,唱歌、跳舞,一派歡樂氣氛。中午在山上野餐,野餐食品中,芝麻烤餅夾涼面是必有的。山上人山人海,空曠處全是野餐場地。到廟里拜佛的,燒香、放鞭炮的亦不少。
正月十六登高,尤以南龕游人最多。古巴州川劇《牡丹燈》喬云有唱句:“云屏石天然生就,打兒洞能把子求,”云屏石、打兒洞都在南龕山上。過去很多人到下午登高游山結束回家時, 都要在山上撅一枝柏樹椏枝,或別在頭上、身上,或拿在手上帶回家,說是這樣可消除病災。登高游山的人多,折撅樹枝對樹木損害很大,故今嚴厲禁止折撅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