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口彩”民俗(3)
執(zhí)初
來安縣的“口彩”
來安縣有一個頗受群眾熱愛的民間傳統(tǒng)也是說唱藝術,它就是“口彩”。
所謂“口彩”,顧名思義,即口中說出的最精彩、最吉利的詞語。鄉(xiāng)下老百姓認為說“口彩”的人是“口吐蓮花”?!翱诓省辈皇乔纹ぴ?,因褒貶含義自在其中。說“口彩”人要根據“紅白”之事:上梁蓋屋,集市貿易,“答對辯唱”,根據家庭經濟條件、個人特征來說。說過了頭不行,必說而沒說到的更不行,總之應該見好就收,有的放矢。據來安縣文山鄉(xiāng)白曲老藝人高志平說:“杜夕山(當地有名的老藝人)說的口彩,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每次說到‘要命三關’的地方,都有新的變化,主要是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庇纱丝梢姡耖g口彩也是不斷創(chuàng)新、積累而成的。據老藝人說,一篇成熟、定型、受歡迎的“口彩”,需要經過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形成。如果要形成自己的風格,很可能是一輩子的事。
“口彩”源于民間的“說喜話”,這些語言貫穿在群眾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人愛聽,個個凝神。例如對婚姻以美好祝愿的“花好月圓”、“白頭偕老”;壽誕之期說的“福如東?!?、“松鶴延年”、“長命富貴”等都是民間通俗而又流行的祝詞。這些零散的喜慶之語與具體事件相結合,再用生活這根“紅線”串在一起,歷代積累、提煉與傳承,便成為流傳于民間的“專用套話”了。之后,這些祝詞為民間藝人們所加工,往往會出現一些精彩的段子,逐漸成為“民間口彩”這種形式。
說“口彩”不是一般的“見風采柳”和“見風掛牌”。實際上一篇幾十句乃至幾百句的口彩,不是迎“風”才能“采”出來的、“掛”出來的。高志平說:“杜夕山說‘口彩’,肚里有底貨?!比辗e月累,才可能有說“口彩”的本錢,即便是“望風采柳”而即興創(chuàng)作,也只是少量的詞句。說“口彩”不一定都是民間禮俗之事,小到上房梁,大到國家興亡,都能應口而說。大英鎮(zhèn)民間藝人魏兆禮(已故)說的“綱鑒”近千句,從三皇五帝起,說到中國共產黨解放全中國,可見其功夫之深、閱歷之廣。
老藝人對“口彩”的傳承極為嚴格,繼承者無幾。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張口飯”難吃,不愿意傳下去;二是創(chuàng)作艱辛,積累不易;三是難成氣候,易于招致禍端,所以也被藝人們稱之為另一種意義上的“絕活”。
“口彩”詞是韻白體,上下句式,七字一句,極少在中途轉韻換轍,但在特殊情況下也有五字句的,說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說“口彩”既無絲弦也無鑼鼓伴奏,也無特殊表演,只是隨機應變,一般的手勢而已,全憑著“精、氣、神”的支撐。數百句詞,從頭說到尾,面不改色心不跳,嘴皮上沒有半點白沫,足見其功夫。老藝人杜夕山在說《贊喜》時,開始四平八穩(wěn),到中途和緊要部分,便半吟半白,氣如長虹,快如疾風,形成高潮,百句詞,一氣呵成,滴水不漏。但有時也視具體情況表達感情,聽眾驚得張口結舌,有時被說得哈哈大笑甚至鼓掌歡呼。所以,在來安縣,這種說“口彩”形式,是群眾喜聞樂見的。
今摘民間“口彩”《贊喜》之一段:
一進喜房鬧沙沙,我看新人滿身花,頭上戴的是金花,胸前掛朵牡丹花,面擦宮粉白玉花,二眉彎彎柳葉花,秀目慧眼是杏花,鼻如蔥管玫瑰花,唇如小口櫻桃花,耳戴墜子白銀花,大紅繡襖迎春花,綠綢裙子石榴花,紅錦褲子是金花,一掐細腰楊柳花,褲腰帶上盤龍花,褲腰夾著金錢花,懷里揣著芙蓉花,大紅繡鞋配荷花,大伯叔叔來鬧喜,一腳踢他仰八叉,叫他眼前冒金花,新人笑得嘴生花,明年生下胖娃娃,全家老少笑哈哈!
民間口彩《上房梁》詞:
一暖東方甲乙木,主家發(fā)財又發(fā)福,二暖西方戊己金,主家是個財福星,三暖南方丙丁火,驢駝鑰匙馬駝鎖,四暖北方壬癸水,主家是個金錢嘴。一暖暖到中梁頭,代代兒孫住高樓;一暖暖到中梁腰,代代兒孫坐寶車。小木木頭圓又圓,你在高山幾千年,今天主家找到你,榮華富貴萬萬年,腳踩樓梯步步高,遠望金雞攆鳳凰。
從前,說“口彩”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只是根據不同的人和事,分別在廳堂上、大院中,屋內以及場上來完成。如今,要給以這個說唱藝術新的生命,產生舞臺效應,就必須大膽設想,敢于設想,這樣才能產生出新的“口彩”風格來。例如《贊喜》可設計有說“口彩”人、新娘、少數的親友,再加上嗩吶鑼鼓伴奏等,就可能出現如小品、活報劇那樣的效果。事在人為,只要突破條條框框,定能成功。關鍵是編者,要掌握好的素材,要寫出生動、幽默、風趣的語言,創(chuàng)造有表演的余地,就事半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