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 堂號(2)
問風(fēng)君
堂號:家族文化的代表
堂號是家族門戶的代稱,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數(shù)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處或相近數(shù)處庭堂、宅院之中,堂號就成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號。同姓族人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廟的匾額上題寫堂名,因而堂號也含有祠堂名號之含義,是表明一個家族源流世系,區(qū)分族屬、支派的標(biāo)記;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揚祖德、敦宗睦族的符號標(biāo)志;是尋根意識與祖先崇拜的體現(xiàn)。所以,堂號和郡望一樣,都是中國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疇。也是中國人進行尋根問祖時不可不先熟悉的一個概念。
以血緣關(guān)系命名堂號
中國的姓氏文化,首先表現(xiàn)出來的社會心態(tài)就是對血緣關(guān)系的高度重視,不僅同一姓氏使用相同的(一個或若干)堂號,而且有血緣關(guān)系的不同姓氏,也會使用同一堂號。
如著名的“六桂堂”,是閩粵一帶洪、江、汪、龔、翁、方六個姓氏共同的一個堂號。據(jù)文獻記載,這六個南方家族,雖然姓氏不同,但卻是一個先祖所同一家族,追本溯源都是翁姓的后裔。
以地域命名堂號
地域觀念命名的堂號,最為普遍,往往和各姓氏的郡望相關(guān),也就是以郡號或地名作為堂號。
如前述之隴西李、趙郡李、中山李,太原王、瑯琊王、京兆王、清河張、安定張、河內(nèi)張等皆是其例。
再如諸葛氏,系出葛伯,望于瑯琊,發(fā)祥地是山東諸城,后世遍布全國各地的諸葛氏,絕大多數(shù)都世代沿用瑯琊的堂名。
此外,如海氏的“薛郡堂”、陳氏的“潁川堂”、徐氏的“東海堂”、歐陽氏的“渤海堂”、于氏“洛陽堂”,以及呼延氏的“太原堂”、林氏的“西河堂”等,都是以地望為堂號。
以先世的嘉言懿行為堂號
中國人向有慎終追遠的美德,往往以先世祖宗的嘉宗懿行深感自豪,往往以此命名堂號,千古留芳。如弘農(nóng)楊氏“四知堂”、“清白堂”即是以東漢太尉楊震的美德作為堂號。
據(jù)文獻記載,楊震為東萊太守時,道經(jīng)昌邑,縣令王密深夜求見,以黃金十斤賄賂楊震。楊震嚴(yán)詞拒絕說:作為故人知交,我對您是了解的,而您怎么對我的人品不了解呢?王密說:我深夜而來,無人知道這回事情。楊震回答說:此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怎能說是無人知曉?王密只好羞愧而退。楊氏后代子孫為尊崇和懷念這位拒腐蝕,不受賄的先祖楊震,便以“四知堂”,“清白堂”為堂號。
而范氏“麥舟堂”則是來自北宋名臣范仲淹濟危扶困的典故。有一次范仲淹遣子純?nèi)?,至姑蘇運麥,舟至丹陽,遇石曼卿無資葬親,純?nèi)始匆喳湸噘?。純?nèi)驶丶液蟾嬷涓?,深得范仲淹嘉許。故后世以此為典,以“麥舟堂”為堂號。
以祖上的功業(yè)勛績?yōu)樘锰?/h2>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各個姓氏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涌現(xiàn)出一批功勛卓著,名垂青史的歷史人物,后人往往以此作為堂號。如東漢名將馬援,戰(zhàn)功卓著,名聞遐邇,“馬革裹尸”便是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后因功封“伏波將軍”,馬氏后人中有一支便以“伏波堂”為堂號。楚大夫屈原曾任三閭大夫,屈氏遂以“三閭堂”為堂號。
“金鑒堂”出自唐朝著名宰相張九齡的故事。唐玄宗為求治國安邦之策,長治久安之計,諭張九齡總結(jié)列代治國之經(jīng)驗,張洞察秋毫,明斷事理,以犀利之筆綜述列朝興衰存亡之理,成書五卷,玄宗御覽,甚為賞識,賜為《千秋金鑒》,作為治國銘言珍藏。"金鑒家風(fēng)"本此。其后人以此作為堂號。
再如唐代宗時郭子儀,因平安史之亂,屢立戰(zhàn)功,出將入相二十余年,是維系李唐王朝的功勛大臣,被封為“汾陽王”。其后世子孫繁衍遍布各地,多以“汾陽堂”為堂號。至今海內(nèi)外郭氏子孫,也多以“汾陽郭氏”為榮。
以傳統(tǒng)倫理規(guī)范為堂號
在封建宗法社會,各個家族常以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為堂號,以勸戒訓(xùn)勉后代子孫。如李氏“敦倫堂”、張氏“百忍堂”、朱氏“格言堂”、任氏“五知堂”、劉氏“重德堂”、鄭氏“務(wù)本堂”、周氏“忠信堂”、蔡氏“克慎堂”、許氏“居廉堂”等,都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觀念。在各氏自立堂號中,十分普遍。
如唐代鄆州壽張人張公藝,九世同居,麟德年間唐高宗祭祀泰山,路過鄆州,至其家,問何以能九世同居,安然相處。張公藝于紙上連書百余“忍”字,道出其中訣竅,全在于百事忍讓。故堂號名之為“百忍堂”。
以祖上情操雅量、高風(fēng)亮節(jié)為堂號
在封建社會中,有一批文人學(xué)士,才氣橫溢,品格清高,深為世人所推重。其后代族人也引以為榮。
如宋代著名理學(xué)家周敦頤,品格高雅,酷愛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品格,以所居之處為“愛蓮堂”。其后人遂以此為堂號。晉代陶淵明因不肯為五斗米折腰,遂辭官歸里,賦“歸去來辭”以明其志。因陶淵明號五柳先生,其后人以“五柳堂”為堂號。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自號“青蓮居士”,李氏族人中遂有“青蓮堂”堂號。
以祥瑞吉兆為堂號
古代人對祥符瑞兆十分重視,常認為是上天預(yù)示吉祥的征兆,往往以之為本族堂號。如宋代王祐曾手植三槐于庭院,言其子孫必有位居三公者(古代百官朝會,三公對槐樹而立,故以三槐象征三公),其子王曰果然位列宰相,當(dāng)政十余年,深為朝廷器重。其后人便以“三槐堂”為堂號,成為中國王姓中名人輩出的名門望族,與太原王氏、瑯琊王氏并列為王氏三大支派。
明代騰沖衛(wèi)寸慶是寸姓始祖,他在騰沖縣城夢見城郊西南一地山明水秀,西南城郊荷花競開,紫云在東方久久不散,并有紫光照在地荷塘上。他約上劉姓始祖劉繼宗去郊游,不經(jīng)意間來到陽溫暾村(即和順鄉(xiāng))。其山之峙也如礪,其水之流也如帶。且四時和煦之氣,洋溢于郊坼,兩人心甚慕之,不忍舍去……”當(dāng)時的寸慶對久違的景色贊嘆不已:“是泱泱大邑風(fēng)也?!按颂幙梢圆肪右印4缡显诤晚樋芍^人才輩出。寸開泰于光緒二十一年乙未科(公元1895年)中進士。寸氏先后中舉的有寸式玉、寸性安、寸輔清、寸禧諧、寸矅磐,中進士的有寸開泰。寸黯康熙末歲貢,寸秀升,嘉慶丙寅歲貢,寸亮卿廖生,寸品升清光緒拔貢,寸時楨附生,寸尊文文生。其后人便以“紫照堂”為堂號。
以先世名人的廳堂別墅為堂號
為表示對同姓先世名人的仰慕之情,各姓中以其廳堂,居處為堂號。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晚年隱居洛陽香山,號香山居士,其后人便以“香山堂”為堂號。
再如唐代宰相裴度,以宦官當(dāng)權(quán),時事已不可為,乃自請罷相,在洛陽午格創(chuàng)建別墅,起浩涼亭暑館,植花木萬株,綠蔭如蓋,名為“綠野堂”。裴氏一支遂有“綠野堂”之堂號。
以家族中科舉功名為堂號
在封建社會,一些名門望族人才輩出,科第連綿,為世人稱羨,遂以之為堂號。如唐代泉州人林披,有子九人,俱官居刺史(俗稱州牧),門庭顯赫,世人敬仰,這支林氏遂以“九牧堂”為其堂號。再如宋人臨湘人徐偉事跡至孝,隱居教授于龍?zhí)渡街?,有子八人,后皆知名,時稱“徐氏八龍”,后人即以“八龍?zhí)谩睘槠涮锰枴?/p>
以垂戒訓(xùn)勉后人的格言禮教為堂號
此類堂號在各姓氏自立堂號中較為普遍。如“承志堂”、“務(wù)本堂”、“孝思堂”、“孝義堂”、“世耕堂”、“篤信堂”、“敦倫堂”、“克勤堂”等等。
以良好祝愿為家族堂號
此類堂號也較為常見。如“安樂堂”、“安慶堂”、“紹先堂”、“垂裕堂”、“啟后堂”等。
以封爵、謚號或旌表褒獎為堂號
此類堂號為歷代朝廷或地方政府封賞、恩賜、旌表而來。如“忠肅堂”、“忠武堂”、“忠敏堂”、“節(jié)孝堂”、“孝義堂”等等。
總之,堂號作為家族的徽號和別稱,不僅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和血緣內(nèi)涵,而且?guī)в袧夂竦姆饨ㄗ诜ㄉ?,既是對某一姓氏家族特色的高度概況,也是當(dāng)時社會形態(tài)的反映。同樣具有區(qū)分宗支族別,血緣親疏的社會功能。它的產(chǎn)生、發(fā)展,多與修族譜、建宗祠、祭祀祖先、宗親聯(lián)誼活動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