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瓊海農(nóng)村民俗 親家與做親家
中國好小伙
結(jié)婚,在萬泉河流域的通俗口語中,叫“親家”;舉行婚禮叫“做親家”;喝喜酒,叫“吃親家酒”或“吃親家”;兩親家之間則互稱“親家屋”。女婿稱“岳母”為“外家母”,稱岳父,為“外家父”,媳婦稱“公公”為“家翁”或,稱“婆婆”為“家婆”。
無論男婚女嫁,兩家都要擺酒席(舊時說法:如不舉行婚禮,女兒在婆家沒地位,妯娌吵架時就會被攻擊為:“不是明媒正娶而是自己走進(jìn)婆家”)。
定禮
——舊時,男女通婚,以檳榔做禮品,富裕人家將檳榔莊重地裝于銀盒,貧困人們用彩帕包裹,由說媒者送到女家,如女方家長應(yīng)允此門婚事,則由輩份最高者將檳榔盒打開。因此,民間把男女定婚引伸為“送檳榔”。海南水果品種如此之多,為何選擇檳榔作為定情物呢?因?yàn)闄壚茦湟恢敝另?,無枝無叉,挺挺拔拔,一心向上,故人們借喻檳榔作為象征物,希望新郎新娘愛情專一,相親相愛,百年偕老。
納禮
——即男方給女方送聘禮,禮輕禮重,由男方財力而定。送聘禮時,得將定婚男女雙方的生日生辰寫在紅紙上,讓算命先生推算,叫“合命”,看“命格”有否相克,如不相克,即可訂婚。有些地方,算命先生讓男方家長將寫著男女雙方生辰的紅紙壓在米缸里,在一定時間里,如家庭平平安安,表明命不相克,可以“定命”,故此,民間也將“定命”叫“壓命”。
擇吉請期(民間俗叫“送日”)。由新郎與媒人攜帶聘禮,聘禮除現(xiàn)金及金銀首飾外,還得有米、豬肉、酒、餅干、糖果、香煙等禮物給女方家,與娘家父母商定好結(jié)婚日期后,娘家父母將新郎帶來的食物分送給鄰居,并做一、二桌酒飯,請家中或鄰居的男性親友陪同新郎吃飯,席間,將新人婚期廣而告之。這種儀式,民間也叫“新郎出面”。
婚期定下后,兩家便緊鑼密鼓地籌辦“做親家”事宜。
新郎家自然是布置新房,而新娘家則準(zhǔn)備新娘嫁妝。新娘的嫁妝有厚有薄,有多有少,根據(jù)經(jīng)濟(jì)條件而定,經(jīng)濟(jì)條件好的新郎家,給的禮金厚,新娘家里則從中拿出部分給新娘置嫁妝。大家族或三親六戚多者,每人送一件陪嫁禮物的話,新娘的嫁妝自然豐盛。昔日,新娘家得請村里一位多兒多福且夫妻白發(fā)偕老的老婦人,給新娘絞臉修眉。
第二步——辦親家酒,這也是結(jié)婚的主旋律。
“親家酒”,過去都是在自家里壘灶架鍋,請大廚大操刀鏟。如今,除了縣城條件較好的居民在賓館酒店設(shè)婚宴外,鄉(xiāng)村及住在縣城的一般人家仍然在家里擺酒席。
“做親家”的前一天,主人家大開殺戒。一家有喜事,全村來幫忙,“做腳手”的四鄰五居紛至沓來,殺家畜家禽的,借桌子、椅子、碗盤杯勺的,壘灶架鍋的,泡洗干菜的……,點(diǎn)起汽油燈,扯線拉電燈,通宵達(dá)旦,人聲喧嘩,燈火輝煌。這當(dāng)中,“娶新婦”人家與“嫁閨女”人家景象有所不同,“娶”家里一班人還在忙于布置新房,而“嫁”家則忙于清點(diǎn)打理陪嫁嫁妝。
“做親家”的當(dāng)天上午,新郎盛裝打扮,口袋里揣著應(yīng)酬的紅包,在手提大炮竹、香煙、糖果的媒婆的統(tǒng)領(lǐng)下,帶著由若干男女伴郎伴娘(陪同新郎娶親的兩性陪同者一般為年輕未婚者)的“娶親團(tuán)”前去娶親(俗稱“迎娘”)。
在新娘家村口,新娘小舅子(方言叫“姑爹”,如沒有胞弟,則由叔伯家舅子代替),手拿托盤,托盤里放一杯香茶,守候前來迎親的姐夫。新郎對小舅子莊重地行鞠躬禮后,端起茶杯,喝完茶后,將茶杯放回托運(yùn)盤時,也將送給小舅子的紅包放于托盤中,然后,小舅子高高興興地拉著新郎的手,在周圍看新郎的男女老少的簇?fù)硐?,一起走進(jìn)村子,走進(jìn)新娘家。
在新娘家門口,新娘家人接過媒婆手里的“新郎倌炮(竹)”燃放,以此昭告新郎已經(jīng)到來,于是新娘家沸騰起來,前來看新郎倌的的男女村民、前來“討新郎倌餅”的小孩子,濟(jì)濟(jì)一堂。而此時,新郎隨著“外家父”的指引,在擺好祭品的祖屋八仙桌前,“外家父”點(diǎn)了香燭后,新郎恭恭敬敬地給新娘家的“公婆父母”(即列祖列宗)行祭拜大禮后再步出祖屋,彬彬有禮地給周圍的成年村民一一敬煙點(diǎn)火,接受那些看新郎的人們的注目禮……
此時,最熱鬧的莫過于“掄新郎倌餅”的場面:媒婆將帶來的“新郎倌餅”散發(fā)給眾人時,眾人開始還斯斯文文地媒婆一手發(fā),眾人一手接,隨著“討餅”的隊伍越來越多時,則出現(xiàn)的人聲喧嘩的“掄新郎倌餅”的場面,而這種場面也為婚禮增添了一份喜慶熱鬧的氣氛。
新郎敬完煙、“新郎倌餅”散發(fā)完畢后,娘家設(shè)豐盛的酒宴(俗稱“新郎倌酒”)宴請“迎親團(tuán)”。餐后,新郎在媒婆的指點(diǎn)下,按輩份排列分別給新娘家的長輩親戚一一敬喜茶,也一一接受長輩們表示美好祝福的紅包。
候“新娘出屋”時辰一到,便是新郎手?jǐn)y新娘出閨房的時辰。此時,早在閨房守候的眾姐妹將閨房門緊閉,在里間七嘴八舌地提各種問題要新郎一一回答,以此戲弄新郎,直把新郎逗的臉紅耳赤,直把眾人逗的開心不已,直到新娘的父母出面求情,直到新郎掏出紅包一一奉送,眾姐妹才打開門迎接新郎進(jìn)閨房。
舊時,女兒出嫁的前幾天,當(dāng)媽媽的得請來村里多兒多福的老阿婆給女兒絞臉、修眉。出嫁的前幾天,新娘得躲在閨房里,與陪伴的眾姐妹聊天、話別,眾姐妹在觀賞新娘的陪嫁嫁妝,既為即將為人婦的姐妹祝賀的同時,也對自己的婚姻、自己的未來深懷憧憬與向往。
當(dāng)“新娘出屋”的鞭炮聲響起來時,新娘得嚶嚶地哭泣(此種哭是表達(dá)與養(yǎng)育自己的父母、哺育自己長大的故土一種難舍難分的心情,哭的越傷心表示對娘家的感情越深厚、對父母越孝敬),不但新娘哭,新娘母親哭,祖母、伯母、嬸母也在一旁陪同哭泣……。當(dāng)“新娘出屋”的鞭炮聲響起時,新娘則放聲大哭,此時哭泣,達(dá)到整個婚禮的高潮。時過境遷,如今,這種新娘出屋時的哭泣已成為歷史,打扮得花枝招展、臉上掛滿幸福的笑容的新娘拉著新郎的手,輕移蓮步,款款步出閨房,雙雙拜祭新娘家的祖先、與父母與至親合影留念,然后,帶著親人的美好祝福,帶著新娘家的數(shù)位伴娘,帶著豐盛的嫁妝,喜氣洋洋地離開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