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隸首任總督苗澄的故事
故人歸
苗澄,字大生,直隸任縣(今河北省任縣)人,曾任河道總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直隸總督、四川總督等職,為清初重臣,然生卒年代及生平事跡已不可詳考也。查《清史稿》,未見有苗澄傳。地方志雖有苗澄傳,然亦甚不周詳,間或有遺漏者。其事跡多散見于《清史稿》本紀(jì)、志表及他人列傳等。
考諸史料,苗澄約在明崇禎年間、清順治年間及清康熙前半期在世。有言苗澄于明崇禎十一年(1638)被清軍擄于關(guān)外者,其蔣元恒之故事乎?崇禎二年(1629)皇太極首次伐明,所到之處,均挑選品學(xué)兼優(yōu)的儒生送至盛京文館讀書,遵化蔣元恒就是其中之一,后蔣元恒在順康年間官至尚書、大學(xué)士、少保。苗澄之事,蓋亦此類也。
苗澄為清朝首任直隸總督。清朝總督之設(shè),多有變化。順治初年,即有直隸山東河南總督,一名總督管三省。順治十八年八月,直隸、河南、山東等十五省各設(shè)總督一人,此為直隸單設(shè)總督之始。當(dāng)年十月,苗澄任直隸總督。
苗澄之父名苗而成,妻為李氏?,F(xiàn)存有《苗澄妻李氏誥封碑》拓片。苗澄卒后或葬于北京,有《四川總督苗大生夫妻合葬墓志》石刻,見北京文物精粹大系之《石刻卷》。
苗澄博洽經(jīng)史,精毛詩。弱冠補(bǔ)弟子員。明末流離關(guān)左,顛沛之間不廢學(xué)。居遼久,知滿州文語。順治初,試多士,以苗澄才兼文武,置首選。由侍衛(wèi)授兵部啟心郎,與清苑人劉斗同官,俱以文學(xué)稱。撰譯四書進(jìn)覽,賜蟒玉鞍馬,世家子弟咸執(zhí)經(jīng)問道。升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直言侃侃,稱真御史。
順治十七年七月,以苗澄署河道總督,親履河干,講求利害,適邳城,筑遙堤,條陳兩河,皆中時(shí)弊。山東巨寇作亂,一鼓摛之。順治十八年八月,上命直隸、山東、河南等十五省各設(shè)總督一員;九月,升都察院左僉都御史苗澄為左副都御史;十月,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苗澄為直隸總督。康熙三年六月,加直隸總督苗澄兵部尚書銜??滴跷迥耆拢院轂橹彪`總督;十一月,以苗澄總督四川。時(shí)巴蜀初定,整肅部伍,恩威并濟(jì),興屯裕餉,蜀賴以安。
方志載其從四川總督任上返京后授步軍統(tǒng)領(lǐng),卒于官。
苗尚書的故事—義和巷
邢臺(tái)任縣城西門里,路北有一條胡同,寬有六尺,長(zhǎng)約半里,北通多士街,名叫義和巷。
義和巷原名玉獅巷,是一條小窄胡同,寬不滿三尺,因巷口立著一個(gè)大青石獅子,又名獅子口。司家住巷西,苗家住巷東,幾輩的街坊老鄰。到清朝順治年間,卻因?yàn)樯w房鬧翻了。司家揚(yáng)言,苗家翻蓋房往西多占一尺,苗家翻過來說,司家壘院墻,向東多壘一墻。針鋒相對(duì),劍拔弩張。司家老大是明末秀才,在縣里也是出頭露面的人物。但苗家二兄弟在朝為官,不免倚官仗勢(shì),打點(diǎn)書信進(jìn)京。
苗家二兄弟名叫苗澄,字大生,博通經(jīng)史,文武雙全。明末流落關(guān)外,尤精滿語,很受清世祖賞識(shí),在京任吏部尚書、兵部尚書兼步軍統(tǒng)領(lǐng),俗稱京城九門提督。苗澄接過家書,沉思片刻,提筆作書云: “千里捎書為一墻,讓他一墻有何妨。”原書帶回。書信到家,苗家偃旗息鼓,掀房拆墻,往東讓過一墻。司家見狀,也推倒東墻,往西讓出一尺。你退我讓,讓出一條近六尺寬的胡同來。從此,苗尚書捎書讓墻一事,成為佳話,在任縣流傳開來,眾口皆碑,把玉獅巷改名義和巷。
苗尚書的故事—免胭脂稅
任縣城北薄村,南臨詆河,東入大陸澤,澤畔有雙塔。雙塔倒影,甚為壯觀。《任縣志》記載,歸時(shí)大陸澤,多種蓮藕,荷花盛開,名動(dòng)京師?;实鄣呐畠撼舜未箨憹?,留戀忘返,遂在澤畔建雙塔,即薄村雙塔。
薄村雙塔又名長(zhǎng)生塔。相傳,苗澄在朝官為尚書,娶皇太極的公主,常言說,伴君如伴虎,更何況身邊又添個(gè)公主,苗澄對(duì)公主千般恩愛,常說任縣城里風(fēng)景如畫,更有城東大陸澤,賽過杭州西湖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說得公主游興大發(fā)。準(zhǔn)備車馬,連夜登程,回任縣城觀光。
俗話說,“看景不如聽景”。公主到任縣城,“憑欄玉帶河,蔡橋望曉月,西柳堤弄笛,大陸澤泛舟”??礉O民捕漁,觀蓮農(nóng)種藕,對(duì)“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倒有些感受。這一天,夕陽殘照。泛舟到詆河口,見有卡收稅,公主奇心好動(dòng),上前打問:“你們收什么稅?”官吏慌忙跪倒:“回稟公主,收胭脂稅”。公主問“什么叫胭脂稅?”官吏說“宮里娘娘公主們,梳洗打扮,涂脂搽粉錢”?!鞍ρ健保」鹘衅饋?,“丑死了,丑死了。回去對(duì)你們官說,我不要搽胭脂,往后不要收胭脂稅了”。官吏連忙稱是,撤卡而去。從此,任縣免去胭脂稅。人們?yōu)榧o(jì)念公主和苗尚書,在詆河口修起兩座長(zhǎng)生塔,因在薄村邊又稱薄村雙塔,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