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xiāng)一帶的喪葬習俗
春景氏
小殮 以衣衾裹尸謂之小殮。在尸骨未寒時,親屬要為死者浴尸。父亡由兒子浴尸,母亡由女兒或媳婦為之梳洗,一般只是象征性地擦洗幾下。志稱:“拭尸體前三后四?!痹∈荒茈S便潑倒地上,俗信活人踩到浴尸水,腳會裂開。浴尸畢,古代有捆殮之俗,稱“襲絞”,即用布條裹尸。為死者更衣,俗稱“穿壽服”、“套衫”等。壽衣的層數(shù)多忌偶數(shù),一般是上衣七重,褲子五重。壽衣卻不忌諱雙數(shù),60歲以上死亡的男女一般是上下各6重。
穿壽衣時,孝眷都要在場。一邊穿,一邊哭喊,告訴死者穿第幾層了。壽衣的里面幾層不用鈕扣,而用帶子打死結(jié)。死者“兩腳平列,系以紅繩,即禮瞑目之巾緇方尺二寸,又履綦結(jié)于跗連絇,使不相離。手一桃枝,貫以光餅三或角黍一,舊傳至冥途驅(qū)鬼飼犬?!?/p>
凈身更衣是在病人咽氣前進行,俗謂來不及凈身更衣就咽氣,是“光著身子走了”,親屬會感到內(nèi)疚和遺憾。母親去世,由女兒負責穿壽衣,若無女兒者,由義女承擔,死者所戴耳環(huán)等裝飾品由穿壽衣的女兒所得。死者所蓋布單由女兒購買,俗稱“水被”。民間普遍流行“殮忌裘”的習俗,即不用裘皮物作殮服,此俗源于佛教來世轉(zhuǎn)生之說。《稽古靈》云:“俗惑釋氏轉(zhuǎn)輪之說,裘屬獸皮,慮轉(zhuǎn)生為獸也,故不以衣死者。”
在浴尸更衣之后,古代還有“飯含”禮,即在死者口中放入少許珠銀碎屑或少許飯團,志稱:“飯含,用米數(shù)粒、珠銀屑含于口中?!惫湃艘詾?,飯含是盡孝之道。福州一帶在死者口中放一個熟雞蛋,并用口罩或白布綁牢,以防穢物從口中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