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墓
玖歌
廉頗墓,位于今安徽省壽縣八公山紀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俗稱“頗古堆”,距縣城7.5公里。古堆高約20米,周約30米,基有條石壘砌。背東靠山,面西平原,里許便是淮河。今日為旅游勝地。
高大的墓冢倚青山而建,面朝扶陵谷,奔騰的淮水,繞陵墓而去。墓高約有二十米,墓底的周長大約了也有三百米。此墓為當?shù)卣曛匦?,由著名書法家司徒越先生題墓碑,“趙大將軍廉頗墓”七個大字,著實出手不凡。
廉頗為戰(zhàn)國時期趙國杰出的軍事將領,他率軍征戰(zhàn),守必固,攻必取,百戰(zhàn)百勝,威震列國。官拜上卿(最高級的官,相當于后來的宰相),后封信平君,為相國。秦始皇二年(前245年),趙孝成王卒,趙襄王繼位,襄王聽信奸臣郭開讒言,解除廉頗官職。廉頗離趙投奔魏國,未受重用,后至楚國,也沒建立什么功業(yè)。他始終思念著自己的祖國家鄉(xiāng),但趙國終究未能再重新啟用他。楚王負芻元年四年(前227年),廉頗逝于居楚國壽春(今壽縣),并葬于此。
廉頗墓西是壽縣八公山鄉(xiāng)萬畝梨園,春天梨花開時,像香雪海一樣美麗壯觀,村莊、田野掩映在梨花之中,猶如雪的世界。廉頗墓東北山青水秀,山澗溪流在群山中蜿蜒曲折,山澗兩邊林木茂密,野生樹木姿態(tài)各異,林下、林間空地山花爛漫,鳥鳴不斷。枕流亭、楚江春亭等點綴山間,別有一番情趣。
廉頗墓為什么會在八公山上
廉頗墓位于八公山紀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當?shù)亓暦Q“頗古堆”。墓地是在半山腰陡起的一座高大的土堆,甚至可以說是一座小山包,高60余米,方圓約300米。這墓當初興建時,看來是很講風水地脈的,憑仗高山,遙對大河,立于墓頂,放眼四望,西向里許,淮水就象一條飄舞的白練,飄然而去;四面林木蔥郁,山青水秀。墓有青石環(huán)繞,石下是暗溝,可防山水沖刷。墓地周圍是一大片梨樹,春來株株玉樹銀裝,璀燦晶瑩,遠遠望去好似下了一場紛紛的白雪,惹得蜂蝶喧舞,把幾里路的晨風都染香了。
再向遠處望去,朝陽如火,背襯的驢蹄山象一隊青色的鐵騎,凝鑄在天際,面前的淝河象一柄染醮血紅的大型古劍平跌在蒼茫的原野上,景象雄渾而壯麗。
廉頗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上將軍。趙惠文王時,廉頗曾率師破齊,取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轉為上卿。他與藺相如結為“刎頸之交”。長平(今山西省高平縣西北)之役,廉頗率軍堅壁固守三年,使秦兵師老無功。后來趙國中了秦國的反奸計,以趙括代替了廉頗的職位,秦國大將白起督師置攻,趙軍大敗。白起子長平憲谷(古稱殺谷)活埋了趙軍降卒40萬之眾。趙孝成王十五年,廉頗又領兵大破燕軍,封為“信平君”,任相國。趙悼襄王時,獲罪奔魏國。
后來,趙國被秦兵圍困數(shù)次,欲重新復用廉頗,廉頗也思念趙國,趙王派使者往魏國接請,但使者為廉頗仇人郭開所用,于趙王前大肆譏謗廉頗“每飯三遺矢(屎)”,結果廉頗未能被起用。此事被楚國知道,楚考烈王便暗地里派人接近廉頗,迎至楚。但廉頗在楚為將無功,后卒死在壽春,也就沒受到什么封號。廉頗的事跡,《史記》中有傳述,其中廉頗由“負荊請罪”以至“將相和”的故事,流傳千古而不衰,并被編成劇本,盛演至今,為家喻戶曉。
由于廉頗客死壽春,無功于楚,葬禮也就不可能有多隆重,墓冢也沒受到特別的保護和重視,所以壽縣北境向有“十八廉頗墓”之說。雖然史書上有明確的廉頗葬在八公山之記載,如《史記?正義》載:“廉頗墓在壽州壽春縣北”,《太平環(huán)宇記》引《古今冢墓記》載:“廉頗葬于肥陵牛麓。”“肥陵”即今壽縣北山,“牛麓”或即放牛山。但是,卻不能具體確認在何處。
使廉頗墓得到確認而重見天日的功勞應歸于清代大學者李兆洛。根據(jù)墓磚,李兆洛研究確定,由于廉頗無功于楚,未獲得封號,所以死后只能用趙國的封號為“信平君”。按“癸亥歲”推測,時間乃秦始皇八年,趙悼襄王七年,楚考烈王二十五年。據(jù)《史記》載,廉頗于悼襄王元年(丙辰)奔大梁(今河南開封),楚陰使人迎焉。楚考烈王于二十五年薨(死),又值李園刺殺了春申君黃歇,楚國大亂。廉頗之卒當在楚考烈王薨之后,故廉頗墓前無闕(即石柱、石器等表示身份的葬品)。因此,李兆洛斷定,“癸亥乃廉將軍埋葬之日也?!辈⒋司幦肓怂珜懙摹而P臺縣志》中。
廉頗墓經(jīng)李兆洛勘查確認之后,已經(jīng)成為八公山中重要的風景名勝之一。每逢清明,桃花如火柳如煙,四鄉(xiāng)百姓忘不了到這里來添一捧士,以表達對一代名將的崇拜。傳說過去有一盜墓者將墓挖開了一個小洞,忽聽墓內壯吼如雷,撼天動地,盜墓者嚇得拔腿就跑,只摸得墓里的一枚箭簇。村里的老人還說,在月白風清的夏夜,徐徐清風中會傳來縷縷古琴聲,悠揚婉轉,如歌如訴,仿佛是老將軍在借琴聲抒發(fā)重上戰(zhàn)場的渴望,表達對故國的深沉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