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国产v片在线,91久久偷偷做嫩草免费看,久久6久久66热这里只是精品,亚洲国产韩国欧美在线

        陜西榆林古城的歷史與文化(3)

        元亮

        4、易馬城

        易馬城又叫紅山市,俗稱買賣城,位于榆林城北7里的紅石峽東岸山坡上,屬于長城墻體內(nèi)側的城堡,西臨紅石峽,東北距鎮(zhèn)北臺800米,北距長城180米。據(jù)《陜西通志》記載:“嘉靖中俺答開市凡十一處,在延綏者一曰紅山寺堡。”清《榆林府志·卷四》記載:“易馬城在紅山,年代莫考。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令榆林西北古梁(保寧堡)、易馬二城增修城堡”。

        易馬城即為明代在長城線上開設的漢、蒙11個互市之一。1985年易馬城遺址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易馬城遺址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易馬城平面呈方形,東墻長314米,西墻長314米;南墻長215米,北墻長212米。城外北側35米處有一道擋馬墻,長115米,底寬4.8米,頂寬0.4米~1.5米,高3米~6米。城墻由黃土夯筑而成,夯層厚度7~15厘米,底寬7米,頂寬0.3米~1.5米;外高5米~7米,內(nèi)高3米~6米。城四角原有角樓,現(xiàn)存西北、西南、東南角3座角樓,均損壞嚴重。西南角角樓輪廓較清晰,底部邊長14.8米,頂部邊長9.6米,高11米;東南角角樓被取土挖掘嚴重,底部呈長11.7米的月芽形,頂部東西長8.7米,南北寬4.5米,高5米。南墻、北墻中部各有一城門豁口,北門豁口寬9米,進深10米,高5.6米,南門豁口寬18米,進深22米,門墩寬10.5米,高6.6米;堡內(nèi)緊靠北門東側墻體有長100米的石窯洞;東墻有長78米的一排窯洞;堡內(nèi)東北部有一南北長34米,東西寬7米~10米,高8米的矩形土臺。

        明代中期,蒙古族韃靼的毛里孩、火落赤、吉囊等部,數(shù)度入寇延綏,殺人掠畜、虜奪人口,成為明朝一大邊患。隆慶元年(1567)明朝加強了邊防,陜西四鎮(zhèn)(延綏、寧夏、固原、甘肅)共殲寇3000余人。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戰(zhàn)爭,雙方損兵折將,人民流離失所,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蕭條,漢蒙雙方都有了和平的愿望。隆慶五年(1571)三月俺答汗經(jīng)過三娘子的勸說,雙方終于宣布休兵罷戰(zhàn),化干戈為玉帛,實現(xiàn)了通貢互市,穆宗下旨封俺答汗為“順義王”。三娘子本名叫鐘金哈屯,意為高貴顯赫。1582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主政掌兵達30年之久,約束蒙古各部,保持了與明朝的和平通貢互市關系。明朝于萬歷十五年(1587),封三娘子為一品“忠順夫人”。

        萬歷三十五年(1607)延綏巡撫涂宗濬率部打敗進犯的蒙古人,復開紅山市。易馬城在當時每年正月十五后擇日開市,隔日互易。據(jù)明《延綏鎮(zhèn)志·卷八》載:“於是予虜貢市如舊約矣。予念紅山邊市去鎮(zhèn)城止十里許,當貢市期,萬虜輻湊。”人們就地挖土窯、搭杖棚居住,交易繁忙,盛況空前?;ナ蟹止偈泻兔袷袃煞N,市場由明軍500人保護,蒙古族派兵500人駐扎在市場之外?;ナ械纳唐?,漢商交易茶、布、綢緞、煙、鹽等,禁易糧食、鐵器。蒙民以皮張、絨毛、牛、羊等交易,禁易馬。直到清初,移市于榆林城內(nèi)外的牛家梁、鎮(zhèn)北臺、西門灘、南關閣,此城遂廢。蒙漢貿(mào)易在春季的集會為皮市,以買賣各種雜皮及羔皮為主。五、六月會稱為絨毛市,八、九月會為秋毛市,冬至前有冬羊市??箲?zhàn)前從榆林去內(nèi)蒙伊旗等地的邊業(yè)最多達1300余家,從業(yè)人員4000多人。三十年代中期每年上市的馬二萬多匹,牛二萬多頭,騾子八千多頭,驢三千多頭,駱駝三千多峰。羊絨10萬多斤,羊毛60多萬斤,皮張67萬多張。因此榆林成為明、清、民國時期蒙漢貿(mào)易的重要窗口。

        5、雙山堡

        雙山堡位于榆陽區(qū)麻黃梁鎮(zhèn)雙山堡村,在榆林縣東南70里。為明代延綏鎮(zhèn)長城沿線三十六營堡之一,屬中路榆林道管轄營堡。據(jù)清道光年《榆林府志·卷六》記載:雙山堡“明正統(tǒng)間筑水地寨,成化時余子俊移筑今堡,并柳樹會兵守之?!薄俺窃谏綅?,周三里九十步,高一丈九尺,東西南門三,樓鋪二十四座,東北深溝,南面峻坡深壑,惟西稍平,系極沖中地?!比f歷六年(1578)重修。邊垣長三十里有奇,墩臺四十座。屯駐軍丁及守瞭軍共660名,配馬騾331匹,設操守、坐堡、守備各1員,清康熙年屯駐守兵100名,設守備1員統(tǒng)轄。

        雙山堡建在四面溝壑相連的獨立山梁上,形狀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當?shù)厮追Q“鳳凰城”。城垣輪廓清楚,墻體斷續(xù)殘存,城周長1610米,占地面積約80400平方米。

        南城垣長210米,南墻中部辟南門,甕城輪廓清楚,甕城向南開門。西城垣依自然地形修建,全長660米。墻體于中部向內(nèi)折,拐角處建一角臺。角臺以南段墻體外壁明顯。距城西南角150米處建有馬面一座。角臺南遺存西門遺址。溝南側建一馬面。北城垣長41米,高6米。東城垣依自然地形而建于溝畔上,全長700米。墻體北段外壁明顯,東墻上建有馬面一座,東墻南端建東門。雙山堡城四角上均建角樓。堡內(nèi)有廟宇數(shù)處,只有南門內(nèi)一院為清代重修,其余為近年復建。堡內(nèi)還有十余處民居,多為土窯外磚砌門面,也有磚木結構建筑。據(jù)當?shù)卮迕裰v,南門內(nèi)500米處的5孔土窯,為明代晚期清代初期官府設立的“官妓”場所。據(jù)有關資料,在中國歷史上妓女由宮妓、營妓、官妓、家妓和民妓組成。前三類屬國營妓女,編入國家正式編制(樂籍),后兩類屬于私營妓女。最早出現(xiàn)是春秋時期的齊國管仲設立的國妓,收取稅金。后來漢武帝又創(chuàng)立了營妓制度,為軍人服務。明代朱元璋讓官妓面向市場,以增加財政收入,到清朝雍正皇帝下令全國廢除樂籍制度,國家不再正式供養(yǎng)雞女。

        6、建安堡

        建安堡位于榆陽區(qū)大河塔鄉(xiāng)大河塔村建安堡自然村,北臨原榆神公路(榆林―神木),南距榆林城30里,北距大邊長城5里。為明代延綏鎮(zhèn)長城沿線三十六營堡之一,屬東路神木道管轄營堡。1990年建安堡遺址被公布為市級(榆陽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建安堡遺址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jù)清道光年《榆林府志·卷六》記載:“明成化十年(1474)巡撫余子俊增置,城在山畔,周二里零一百七十二步,樓鋪一十五座,系極沖上地。萬歷三十五年(1607),巡撫涂宗浚用磚包砌。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知州劉度昭請修,二十七年改屬榆林?!泵黢v軍丁并守瞭軍共680名,馬騾347匹,設守備、坐堡、操守各1名。清康熙年,駐軍兵120名,設守備1員統(tǒng)轄。堡城建在西、北臨溝的山梁上,平面呈長方形,因自然地形所限,城東北角呈圓弧形。城垣周長1416米,占地面積110400平方米。城內(nèi)中部偏東有中心樓,分別與南門、西門相對。東城垣長470米,南城垣長226米,西城垣長484米,西墻上建馬面一座,馬面頂上村民新建關帝廟。北城垣長236米,東南角樓臺高10.1米。頂部東西長15.4米,南北寬15.2米。南壁和東壁底部有人為掏挖洞,深入臺芯,洞寬1.2米,為1956-1958年大煉鋼鐵遺留,臺芯內(nèi)有4個廢棄的大窯爐。西南角樓夯土臺保存較好,臺南面高9米,臺頂上新建觀音廟。西北角樓臺東邊外高11米。東門現(xiàn)存磚砌券洞,甕城向南開門,南門結構同于東門,破壞嚴重。

        堡內(nèi)大街中心現(xiàn)存玉帝樓,一層石砌拱券樓臺,二層上中部建兩層閣樓,左右為鐘鼓樓。玉帝樓南100米處為神廳,為磚砌二層建筑,下為拱券式窯洞三孔,上為小廳兩間,廟會期請諸神到廳(供諸神牌位),唱大戲三天,祈禱諸神保佑百姓民,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城內(nèi)存有民居現(xiàn)5、6處,明代水井7口,保存較好的有3口。城內(nèi)廟宇1958年被破壞,城墻包磚1965年被拆,用于堡內(nèi)村民蓋房屋、豬圈。

        建安堡在民國初年發(fā)生了反洋教,對抗新政的“神團”運動,后受到了殘酷鎮(zhèn)壓。榆林神團是在清光緒末年(1908),由一河南鐵匠在佳縣秦馬鹼以義和團“保清滅洋”口號向當?shù)厝罕娺M行反洋教宣傳,并傳授拳術、符咒。民國二年(1913)五月初,榆林觀察使崔云松嚴令各縣鏟除罌粟苗,并派鏟除煙苗委員尤仲庸帶50多名巡防對官兵同神木縣知縣劉萬青及高家堡民團團長康希堯等,到高家堡西鄉(xiāng)和建安堡強行鏟除罌粟苗。種置罌粟(可加工成大煙)是當?shù)卮迕裎ㄒ坏慕?jīng)濟來源。五月十三日,神團首領王朗朗集合1600多名神團農(nóng)民,手持鐵銑、刀矛、土槍攻打高家堡,殺死了尤仲庸、劉萬青、康希堯及官兵11人,神團農(nóng)民死傷120多人。榆林官府震驚,十六日急調(diào)200多名官兵趕往建安堡,燒毀民房、寺廟,后捕殺了神團首領及相關人員,造成了重大慘案。九月初,陜西督軍張鳳翙,派工兵獨立營營長井岳秀,率一個營兵士來到榆林協(xié)剿、安撫神團農(nóng)民,反抗鏟罌粟苗事態(tài)得已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