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諾族的長房與公房(2)
雅致君
父系氏族共居的長房,每隔三四年要作一次翻新。屆時,長房內(nèi)各個小家庭都要出一份米酒、大米、雞等食品,交由氏族內(nèi)輩份最高的女婿以木刻形式登記,負責籌辦修房有關事項。修房時間,由寨內(nèi)稱為“來額羅”的長老以米粒推算?!皝眍~羅”以一籮大米祭神后,隨意抓起一撮,若手中米粒是雙數(shù),即可建房,否則得隔上幾天再重新推算。
建房時,要宰雞、殺豬,請巫師“莫丕”在長房內(nèi)祭家神。祭畢,全家族男人一齊上山備料,運到寨外堆放。動手建房那天凌晨雞叫頭遍時,男人們在懂建房技術的“羅魯”指揮下,鑿洞打眼,劈木料,豎屋架;婦女則在一邊打草排。不用幾天時間,一幢新的長房便修建完畢。再請“來額羅”推算上新房的時間,準備搬進新房。
長房一直保留至20世紀60年代。進入70年代以后,氏族共居的長房逐漸被單家獨戶居住的“干欄”式木樓所取代。昔日的長房已成為歷史遺跡。
從前的基諾山,不僅有父系氏族共居的長房,并且還有一種基諾語稱為“尼高卓”的公房。這種公房,一個村寨內(nèi)建有一幢,仍屬一樓一底的“干欄”式竹樓,結構、形狀都與長房相似,只是沒有長房那樣高大,占地僅幾十平方米。公房的樓室內(nèi)搭有竹凳、竹床,專供娛樂,未婚青年男女常在公房內(nèi)談情說愛。每到夜晚,人們云集在公房內(nèi)彈著弦子對唱情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公房也和長房一樣成為歷史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