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蔚縣 釋迦寺及南安寺塔
寒凝子
現(xiàn)存蔚縣城為明代所筑,城內古跡也多為明代遺構,但也有少量早期建筑,如城南關外西側的釋迦寺。經(jīng)專家鑒定,其主體建筑大雄寶殿為元建明修,保留了較多元代特點,是蔚縣轄區(qū)內現(xiàn)存最早的木構建筑。史料顯示,釋迦寺古代乃蔚州南關大剎,規(guī)模宏大,文革時期佛像慘遭搗毀。如今保存較好的中軸線建筑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和臥佛殿,兩側還有配殿,此外東側院內也還有少量古跡。整座建筑格局規(guī)整,風格古樸。
釋迦寺曾一度作為蔚縣博物館,后來不知何因撤掉展品,如今各殿都是大門深鎖,庭院寥落,訪客稀少,香火更無,倒也寧靜自在。天王殿為三開間小型木構建筑,門前東側蹲坐一石雕小獅,幼稚可愛,有點像小狗。天王殿背后出圍廊抱廈,有木柱支撐,與大殿遙相呼應,這種結構較為少見。
大殿建于月臺之上,為三開間單檐歇山頂建筑,每間均有補間鋪作兩朵,特別是中門開間較大,因此總體而言面闊尚可。歇山布瓦頂色彩簡樸,飛檐起翹卻較高,與平緩的屋頂形成鮮明對比,從正面看仍有“如鳥斯革,如翚斯飛”之感。其建筑語言如同平鋪直敘,然后突然四面起飛,彰顯抑揚頓挫之旋律,正所謂建筑是凝固的音樂。
大殿斗拱也厚重古樸,彩繪盡失,門窗也顯出樸素的木構原色,唯有殿內類似靈巖寺的精美藻井。從門縫透過望去,瀝粉貼金,小木作斗拱層疊,結構繁復卻富有韻律,十分精巧靈動。在殿內昏暗的光線下,仍異彩紛呈。
釋迦寺古代曾為百姓出城祭拜祈福之地,抗戰(zhàn)還作為國軍的臨時指揮所發(fā)揮過作用。如今東側院內尚有石槽、石池等古物留存,也是當時寺院生活的見證。
南安寺塔為蔚縣城內最古老的建筑,依其風格為典型的遼代密檐磚塔。塔置身于尋常巷陌之間,顯得鶴立雞群。據(jù)說黃昏時在蔚縣西南城墻上眺望遼塔,其古樸的光影之美令人嘆為觀止。
南安寺塔為8面13級密檐塔,基座各面均有獸頭出挑,面相古拙生動,仿佛被鎮(zhèn)在塔基囚籠中,也可能有承受塔之沉重、保障塔基穩(wěn)定的象征意義。
底層被朵朵綻開的蓮瓣托住,各面出門窗,均為磚雕裝飾。門窗為較繁密的格子窗,門上有半圓形門券,浮雕二龍戲珠。各面轉角處還浮雕出頗具立體感的密檐小塔,有護住轉角避免破損的作用,也增加了美學效果。底層還有忠實仿木斗拱,支撐上部十三層密檐相輪。以上各層疊澀出檐,不施斗拱,結構緊湊。塔高僅24米,但在民居低矮的蔚縣城內,仍顯得挺拔俊秀。
南安寺塔是典型的遼塔,當時蔚州是燕云十六州之一,自后晉割讓以來,一直是遼國領土。遼代崇尚佛教,但現(xiàn)金僅存此磚塔。比起其同期生,有天宮樓閣浮雕的河北昌黎源影寺塔而言,其特點并不突出,且蔚縣還是木構建筑更精彩。前幾年南安寺塔發(fā)生了地宮被盜的丑聞,幸而大部分文物被追回。狹小的塔院內,尚有工匠在制造傳統(tǒng)燈籠,也是蔚縣代表性民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