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民族風情
結局
滿族過年(春節(jié))基本與漢族差不多,從農歷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到新一年的二月二日龍?zhí)ь^。
滿族人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要做粘豆包、豆面卷子等粘食。
滿族人除夕要做滿族傳統(tǒng)糕點——薩其瑪,張貼對聯(lián)、窗花,掛箋(按八旗所屬,分別貼紅、黃、蘭、白色)、福字?;ベ浝C有“歲歲平安”的荷包。
滿族人除夕下午要擺供、祭祖。不常打開的祖宗龕,年三十中午打開。把擦得錚亮的錫供器擺上五件,主食擺上兩摞饅頭,一摞五個,豬頭擺在正中間,豬鼻孔插上大蔥,還有干飯五碗。供菜更有特點:第一碗是煮熟的“豬肉方子”;第二碗是過油鯉魚;第三碗是炸粉花;第四碗是素菜大蔥;第五碗是豆腐方塊。
滿族人祭祖用的祭品,祭祀之后由家人分吃。供方子肉為四時吉慶;供魚為吉慶有余;供粉花是保佑后輩發(fā)家;供大蔥要剪去蔥根,扎成一把,標志著本家后輩聰明伶俐,光宗耀祖。
除夕半夜子時,家家吃餃子,還要把幾枚銅錢暗放餃子中,吃到者則“終歲大吉”。然后接神、辭歲要燃放鞭炮。家家院內豎等燈籠竿,高挑紅燈。
大年初一,人家皆早起,穿戴新衣帽,互相拜年,恭賀新春。不過,過去滿族婦女要等到初六,才可以出門拜年。正月十五,上元節(jié),又稱元宵節(jié)、燈節(jié)。滿族家家除吃元宵、掛彩燈外,還有制作冰燈、堆雪人習俗,這也是北方氣候所致。
“二月二,龍?zhí)ь^”,滿族人正月不剃頭,大都等到二月二這天,才肯剃頭。滿族人還有“領龍”的習俗,用草木灰從水缸一直撒到井旁,灰道彎曲如龍,然后在院中舉行祭祀,以求一年風調雨順。滿族人臘月殺豬,三十祭祖用豬頭,過了初六,將豬頭放到“哈什里”(倉房),這個豬頭一直放到二月二,才拿出來煮熟了吃,此舉稱為“龍?zhí)ь^”。
過年節(jié)日娛樂,滿族人有參加人數(shù)眾多的“滿族秧歌”,俗稱“韃子秧歌”。滿族秧歌除以走陣式來表現(xiàn)生產、生活和打仗外,還通過人物的扮相、服飾、道具、舞姿動律來反映。
正月里,婦女、兒童在火炕上玩“繃繩”、“抓嘎啦哈”等游戲;孩子們在室外,玩起了踢毽子、打冰嘎、藏貓貓、放鞭炮等。
滿族人的節(jié)日食品,主要有:粘豆包、粘火勺、薩其瑪、白肉血腸、豆面卷子、蘇子葉餑餑、大黃米干飯、火鍋等。
過年滿族人喜飲酒,主要是自己用大黃米釀造的“米酒”;客人來家拜年,喝的飲料是用炒糊的大黃米、高梁米沖的“糊米茶”。
姥姥用一大銅盆給孩子洗熱水澡,邊洗邊嘮叨:“洗洗頭,做王侯;洗洗腰,一輩倒比一輩高;洗臉蛋,做知縣……”。最后用一根大蔥打三下,邊打邊說:“一打聰明,二打伶俐,三打明明白白。”
滿族常見的禮節(jié)是請安、打千。過去小輩對長輩,三天一請安,五天得打千。請安為小禮,垂手站立,鞠躬唱喏:“請某某安?!贝蚯榇蠖Y,其形式男女有別。男人見到長輩,先哈腰,左腿前伸并彎屈,右腿曳后;左手扶膝,右手下垂,與此同時唱喏:“請某某安。”女的頭微低,雙手貼腹相交,膝下蹲,同時唱喏:“請某某安”。《紅樓夢》第八回有描寫家人見寶玉時請安、打千的情景,它這樣寫道:“一見了寶玉,趕來都垂手站立。獨有一個賣辦名喚錢華,因他多日未見寶玉,忙上來打千請安。”滿族請安有“定省”,即少輩對高齡長輩固定每天“請早安”、“請晚安”,這又稱“晨昏定省”。
抱腰接面禮是滿族表示最親密的大禮,一般用于至親相見。其形式是,右手抱腰,左手撫背,交頸貼面。此俗自后金時就興,“親舊相見者,必抱腰接面,雖男婦間亦然”。至親相見也有行“頂頭禮”的,這一般常見于老兩口之間,老頭出遠門回來,老太太迎上前,用腦袋頂著老頭胸脯,老頭輕輕地撫摸一下老太太的脖子,或拍拍后腦勺就行了。
滿族“俗尚齒,不序貴賤”。平日見到長輩,不分貧富尊卑,皆尊稱“馬法”(滿語,意為爺爺)。路途上遇見長輩,“必鞠躬垂手”而問“賽音”(滿語,意為“好”),待長輩走過去后,少輩才可行動。少輩到長輩家,“雖賓必隅坐”。長者到少輩家,少者必打千請安。婦女席炕做活見到長者進屋,則“跪膝而坐,以右手指加于眉端”,連續(xù)三下;如果是平輩不跪,則只撫眉端三下,表示敬意。
叩頭禮常見于下級對上級、少輩對長輩。表示恭敬、侍奉、懇求之意,或春節(jié)拜年,均行叩頭禮。行禮時,先脫帽,跪左膝,后跪右膝,馬蹄袖一彈,雙手著地,連叩三下頭。此俗自建州女真時就有,《建州聞見錄》云:“將胡(指女真人為官者)之見奴酋(努爾哈赤),脫笠叩頭,卒胡之于將胡亦然。”祭祀時也叩頭。
尊卑等級下的規(guī)矩
還有尊卑、等級關系上的忌諱和規(guī)矩。新媳婦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飯。長輩吃飯,媳婦在旁伺候,否則,就視為不敬不孝。大爺伯父輩不得同侄兒媳婦開玩笑。侄兒媳婦不在大爺面前露胳膊露腿。過去滿族婦女旗袍長至蓋腳背,袖長至手背后,與今日之短袖旗袍大相徑庭。
沈陽一般滿族有敬老尊上的風尚。青年人見了長者要垂手站立并要和顏悅色地回答長者的問話。有人問父母狀況,子女必須起立回答。對老人,三天請小安,五天請大安。請安禮,男有“問安”、“打千兒”、“叩頭”。“問安”,是請小安,垂手站問好?!按蚯骸笔钦埓蟀?,也叫“單腿跪”,滿語為“埃拉塔拉米”,即先敏捷地撣下袖頭,左腿前屈,右腿后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頭與身略前傾?!斑殿^禮”,即磕頭,一跪三叩或二跪六叩,新年請安“首必四叩,至三則跪而昂首,若聽命者然。尊長者以好話祝之,乃一叩而起,否則不起也”(《柳邊紀略》卷四)。對神佛、祖先、帝王則三跪九叩。女人禮儀不同于男人,有“蹲安禮”,俗稱“半蹲兒”,即雙腳平行站立,兩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蹲狀。婦女平日相見,以右手撫其額,點頭為拜,俗稱“撫鬢兒”,即手指從眉上額頭鬢角連撫三下,隨后點頭目視。婦女相見,興手拉手之禮,俗稱“拉拉禮”,與漢族婦女拜見禮有別。至親久別相見彼此抱腰接面,然后執(zhí)手問安,是謂抱腰接面大禮。如幼輩見長輩,兩手抱其腰,長者用手撫其背。老年夫妻相見有“頂頭禮”,老夫婦久別重逢,老伴迎上去用頭頂住老頭胸脯,老頭輕輕撫摸幾下老伴后腦勺或后脖頸。
滿族人,路上遇見不相識的長者,要鞠躬垂手問“賽音”(滿語,好的意思);如騎馬,要下馬閃在路旁讓長輩先行。長者了也很客氣地說:“謝謝阿哥,請上馬先行”,青年人才可上馬趕路。
兒媳婦對公婆更是恭敬,要端莊恭謹,每日給公婆裝煙三次,一日三餐要站著侍候,早晚還要送上洗臉水和洗腳水。新媳婦頭一年不能上炕吃飯。在公婆面前不許穿短衣服,不許大聲責罵孩子。兒媳婦外出,臨走要給公婆裝煙,說聲“請阿瑪、額娘看家”。來了客人,兒媳婦要扎上圍裙聽婆母在炕上吩咐,每喊一聲媳婦要答應“嗻”,再去干活。即使媳婦年歲很大,在年歲小的長輩面前也要恭敬侍候。
滿族有重小姑習俗。滿族未結婚的姑娘地位很高,公婆上坐,小姑側坐,媳婦則侍立于旁謹慎侍候。
滿族人民大方好客、恪守信義。在滿族聚居地方,有人路上拾到東西要想法找到失主,找不到要招失認領。有以“竊人之財為恥”的風習?!班徖锵嗵?,有難必幫”,一家缺米大家湊,一人打柴大家燒,為鄉(xiāng)間鄰里平常之事?;ハ嘟栀J,不需立契,只憑口頭相約,恪守信義。
舊時農村旅店少,過路人只好找民宅投宿。主家熱情招待,酒足飯飽后自然留宿。由于滿族居室一屋三炕,常是同居一室,男女不相回避。但客人入睡時必須背女主人和衣而臥,方為有禮。次日客人上路,不需留報酬,只需向男主人行“擦肩大禮”表示謝意即可趕路。如路人入室而主人不在家,可自己動手做飯吃,飯后收拾干凈,物放原處,臨行時拿來草放在門前,草稍朝所去方向,主人回來后會感到很榮幸。
海倫剪紙歷史悠久,享譽中外,已成為全省知名的地方文化品牌。1993年,海倫已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之鄉(xiāng)”稱號。
海倫剪紙有著久遠的歷史積淀。1899年海倫建制前后,剪紙藝術就在民間廣為流傳,主要采用燈煙熏,剪刀剪,都是簡單的花鳥、動物、人物圖案來制作掛錢、窗花等。由本地少數(shù)民族與漢移民的交匯,初步形成了粗獷豪放的北方剪紙藝術風格。主要以分散、小型、適用為主。50——60年代,海倫剪紙在全國就有一定影響。以傅作仁剪紙作品為代表,多次在省和國家級報刊發(fā)表,在國家和省展出并獲獎。其中剪紙作品裝飾過人民大會堂會議廳,被周恩來總理轉贈北海艦隊和大慶鐵人王進喜。
文革期間,海倫剪紙作品多以歌功頌德為主,出于停滯狀態(tài)。80年代以后,海倫剪紙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形成了獨特的剪紙藝術風格。在剪紙的創(chuàng)作內容上體現(xiàn)了多樣化,注重了精品剪紙的創(chuàng)作。在剪紙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上,吸納了美術工筆畫、版畫、漢代畫像磚,敦煌壁畫及藍印花布等藝術處理效果,著力表現(xiàn)古樸、稚拙、渾厚、精細的藝術風格,使海倫剪紙邁上藝術創(chuàng)作的高峰。
滿族居民過去忌在西炕或北炕上死人,人死入棺后由窗戶抬出,一般行土葬。滿族有祭天、祭祖風俗,有孝敬長輩,重視禮節(jié)規(guī)矩的傳統(tǒng)。滿族人不哄打烏鴉,反而對其倍加珍愛。在滿族聚居的地區(qū),許多人家的院子里都立有一個高高的木桿子,木桿子上面有一個斗,在斗里裝有豬肉、豬下水以及米等食物,以此來喂烏鴉和喜鵲。相傳,滿族始祖老罕王努爾哈赤在一次戰(zhàn)斗中,眼看要被眾多的敵兵包圍,萬般無奈,老罕王努爾哈赤只好讓所有人都躺在地上裝死,這時正好有一些烏鴉和喜鵲飛了過來并落在了他們的身上,敵兵一看誤認為這些人都死了,老罕王努爾哈赤死里逃生。 以后,滿族人每到祭祀時不忘烏鴉喜鵲的恩情,總要拿一些豬肉、下水和米之類的食物來喂他們,如果誰要是哄打烏鴉和喜鵲,那就要遭到眾人的譴責。
滿族生活中有許多忌諱,犯忌則被視為無禮貌。滿族不興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諱別族人戴狗皮帽進家來。滿族過去忌吃狗肉,假若小孩一定要吃,須用一塊布蒙起給他躲著吃。傳說,當年汗王遭難時,狗有救駕之恩,滿族視之為恩祖而加以保護和珍愛。院中有鎖龍桿,不許拴牲口。西炕不許隨便坐人。婦女懷孕后不能參加他人婚禮,更不允許侍奉祖先神。懷孕5個月時不能到馬棚,不許牽馬,不準聽說某人難產,不能到產房去,說笑也受到嚴格的限制。產房不許設在西屋,產房中不能有玉器。臨產期間,男人不準進產房。他們認為男人進產房很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