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燈之鄉(xiāng)-云南彌渡 原生態(tài)的花燈燈會(2)
念南醬
燈頭
這一悠久的民間文化藝術(shù)奇葩,傳承著豐富的民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一路走來,演繹的是一個完整的民俗故事。在每年的玩燈中,每個燈班都需要一個“燈頭”來掌控整個玩燈過程。而這個“燈頭”的產(chǎn)生,不是以名聲、地位、財富,金錢物質(zhì)的多寡決定的,而是由本村在過去的一年里,誰家生過小孩,生過小孩這一家的戶主就是自然的燈頭,如果一個村有兩戶及以上的人家生過小孩,這些人家的戶主就要推選一個“總燈頭”,一般情況下,總燈頭都由第一戶生小孩戶的戶主擔任。推舉燈頭的過程,就是人類原始的的折射。這個過程一般進入農(nóng)歷臘月就開始進行了。
“燈頭”產(chǎn)生后,接下來,就由燈頭召集本村村民戶主會,搭建玩燈班子,公布本村玩燈的規(guī)模、計劃,同時抽調(diào)人員分派任務(wù),指定負責燈彩扎裱、排練花燈、送達燈帖、募集財物等的召集人,各司其職。至此,玩花燈活動拉開了帷幕。
扎燈
在彌渡,每個村耍什么龍,舞什么鳳,跳什么獅子,排什么燈彩,是根據(jù)本村地理環(huán)境,民間民俗承載下來約定俗成的內(nèi)容確定的。所有的花燈均用竹篾扎制,彩紙裱糊而成。首先,將劃好的竹篾用棉紙條綁扎成各式燈彩骨架,再用彩紙裱糊,繪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彩畫圖案,燈彩方才成形。其中,扁燈、桶燈、花瓶燈是每個燈班都必須扎裱的。扁燈,稱“國燈”或牌燈,為一對,各繪“龍”和“虎”頭形狀,以示風調(diào)雨順,驅(qū)鬼避邪;花瓶燈,喻祈天下太平(四季平安);桶燈,寓意國家和平統(tǒng)一(一統(tǒng)天下);日月燈,表達人類對日月的崇拜、敬仰,祈望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之意;還有蓮花燈、魚燈,以示“連年有余,清吉平安”。此外,還需根據(jù)當年的屬象,扎制一盞屬象燈,如丁亥年就需扎一盞金豬燈。其它諸如龍燈、鳳燈、獅燈、鶴燈、彩船等等皆在扎制之列。
扎裱燈彩,實際上是遠古人類對大自然崇拜的一種轉(zhuǎn)換或嬗變,也是人類圖騰崇拜的一種折射和反映。
接燈
彌渡傳統(tǒng)的玩花燈,首先要接燈神。燈神不接回來,是不能玩燈的。燈彩扎裱好之后,就要設(shè)“燈壇”接燈神了。彌渡玩花燈有“太平花燈”與“元宵花燈”之別,因此,接燈的時間先后不同,太平花燈是從正月初一開始,到正月十二三結(jié)束,因此在年除夕之前就舉行接燈儀式了。在密祉一帶,大鬧花燈在正月十五、十六日兩天,即元宵花燈,各村的接燈儀式大致都在正月十二、十三兩天晚上進行。
接燈時,各村燈班及村民排起長隊,先后順序為:兩個扁燈(也叫牌燈或“龍虎燈”)、獅燈、日月燈、桶燈、龍燈、花瓶燈、打岔佬、大腳婆、小七姑娘。悄悄的來到村口有水井或有水的地方,設(shè)一牌位,中奉“唐朝得道老郎神君之位”左右各奉“千音童子位”、“鼓板郎君位”。然后全體人員向牌位跪下,上香、三叩九拜,由文采、口才俱佳的人報吉利,領(lǐng)(舞)獅人抱一支公雞,用雞冠的血點龍燈、獅燈、鳳燈的頭、眼、耳等處,稱為“點光”,祭祀完畢,接回燈神,獅、龍等燈隊就全耍起來。打岔佬抱著燈神牌位在燈班之前,帶領(lǐng)燈班從原路返回村中廟宇,將“燈神”供奉起來,直到謝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