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祖師公信俗
春梅氏
千年古剎三平寺,位于平和縣文峰鎮(zhèn)境內(nèi),為晚唐高僧義中禪師于唐會昌五年(845)所創(chuàng)建,至今已有1163年歷史。寺廟依山而筑,前低后高,結(jié)構(gòu)勻稱,三殿半的建筑格局為全國所罕見。寺內(nèi)供奉義中禪師(公元781~872年),敕號廣濟大師,俗稱“三平祖師公”。
三平祖師祖籍陜西高陵,出生于福唐(今福清市),圓寂后逐漸演化為佛教俗神。三平寺迄今香火綿延,四時都會舉行漳臺三平祖師信仰朝拜活動。特別是在每年正月初六日(三平祖師出生之日)、六月初六日(三平祖師出家紀念日)、十一月初六(三平祖師圓寂之日),香火更是鼎盛。
三平祖師信俗活動內(nèi)容豐富,包括“侍者公”輪祭、“虎侍者”(三平寺的祖殿和塔殿都供奉三平祖師,配祀“蛇侍者”以及“虎侍者”);布施(即沿途遇見“乞討者”,應(yīng)以慈悲為懷,布施錢幣);三平祖師朝圣;借錢(從事商賈或養(yǎng)豬的香客還可從三平祖師塔殿的石龕中求取若干枚錢幣,意在向三平祖師借錢,以求財源滾滾);詩簽(為滿足善男信女求佛問藥的需求,住持便將義中留下的中草藥方以詩簽的方式普濟眾生);搖簽卜杯(刻有簽詩順序符號用以占卜的小竹片,叫做簽。有蚌形的兩個木塊或竹塊,叫做珓杯)等等。
三平寺不僅在閩南、粵東地區(qū)家喻戶曉,而且聞名于臺、港、澳地區(qū)和菲律賓、新加坡、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每年都有大批信眾到三平寺朝圣。三平寺分廟眾多,其中僅臺灣就有五十多家分廟。在臺灣臺南市、屏東塔樓、高雄新光里、嘉義瀾潭等地的分廟,每年都會舉行漳臺三平祖師信仰習(xí)俗活動,參加的信眾達數(shù)十萬人之多,顯示出兩岸祖師文化信仰的同根性。三平祖師信俗是海峽兩岸民眾增進情誼的重要載體。
唐代高僧義中禪師,敕謚號為廣濟大師,民間俗稱之為三平祖師公。俗家本姓楊,祖籍陜西高陵人。因其父官宦入閩,義中于唐宗李適興元元年(公元784年)誕生在福唐(今福清縣)其父任。時值甲子歲正月初六日。他在襁褓中就不食葷腥,即所謂“胎素”也。到了德宗貞元十三年丁丑歲,他隨父親仕官至宋州(即泉州),投拜于玄用禪師門下,剃發(fā)出家,這年他才十四歲。直他二十七歲才受具足戒,成為比丘。
他先修三摩缽提,做得安心慮;后修奢 摩他禪那,達到正定寂止的境界。于是他頓明心要,肩杠錫杖,云游天下,拜師修證。先到中條山百家?guī)r拜謁懷暉禪師,次依西堂智藏禪師,后到洪州百丈山謁見懷海禪師。他在這一高僧名師的門下,恭恭敬敬地巾侍十年,通悟了禪宗要旨,修證上層禪學(xué),這才去撫州拜見石礬禪師。石礬經(jīng)常張弓架箭,來接佛子。義中登門詣法,石礬高聲喝聲:“看箭!”義中見狀,立刻開襟懷,挺胸當箭。這正符合達摩祖師的禪學(xué):“直指人心,見成佛,不立文字”。于是石礬禪師就收起弓箭,稱贊道:“我三年來,張一枝弓,掛兩只箭,而今只射得半個圣人?!绷x中進一請教道:“怎樣才能做到全圣?”石礬只彈弓弦三下作答。從此,中又隨侍石礬禪師左右,達八年之久。最后,義中又南游到了潮,參見了大顛禪師。大顛禪師一見義中就說:“卸掉甲胄來?!绷x中領(lǐng)悟,就退一步立定。從此義中參悟了佛法禪機,大徹大悟。這十八年間,他遍訪海內(nèi)高僧,不僅精研了佛教的經(jīng)、律、,也修證了禪學(xué)義理,經(jīng)歷了世事滄桑,終于使他“妙造空中,深了無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