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陽“南海大士”生日抬皇杠習俗
純念想
古代百姓有春節(jié)向朝廷交納皇糧和貢品,因交通不便,只好用肩抬送,十分艱苦,相傳皇杠即由此而來。抬皇杠最初表現(xiàn)的是地方官吏給皇帝送貢銀的景象。相傳在明朝盛世時,抬皇杠,地方官吏向朝廷交納皇糧和貢品已成為當時安陽年俗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到了明末清初,幾經(jīng)演變。人們將上述送貢銀情景模仿并改造,加入音樂與歌舞表演,才演變成這種隆重而吸引人的“抬皇杠”表演形式。
“皇杠”是一個特制的長方形木盒――貢箱,里面裝有“金銀財寶”貢銀。貢箱高0.34米,寬0.67米,長1米,上掛銅鈴,箱上插有刀、槍和雞毛撣。周圍裹有紅綢彩繪,上蓋黃布,下綴絲帶;箱四角上方立紅銹球四支,上綴銅鈴,由兩根四人抬木杠抬起。
抬皇杠是安陽民間獨有的一種舞蹈娛樂形式,原來僅在每年的農(nóng)歷臘月二十九日表演(傳說這天是“南海大士”的生日),后來,春節(jié)時也用“抬皇杠”來慶賀和渲染氣氛。抬皇杠有四人抬或二人抬兩種形式。
皇杠由穿黑色皂衣的多人扮成的腳夫組成,手持大刀護圍左右。表演時一般由32人組成八架皇杠隊,4人一架(抬),肩抬皇杠,上身穿黑對襟箭袖衣、燈籠褲,下身穿黑色皂褲,腳穿黑快靴,頭纏黑棉布包頭,腰系紅腰帶,肩披繡花彩墜墊肩.外套黃色坎肩,,一手拿大蒲扇,一手拿水煙袋,兩人抬兩根長2.7米的栓有貢箱的柳木杠。
表演時扛隊隨著樂曲行進,前面排列兵卒,組成儀仗隊,鳴鑼開道,皇杠隨抬杠者舞姿上下浮動,以鈴聲開道,貌似重兵押送,十萬火急。還有一鏢客扮成黃天霸(大花臉)模樣,身背箭壺,手拿彈弓,隨隊保護。表演時,有四對或六對或八對腳夫在有節(jié)奏的的鑼鼓聲中,手不扶杠,利用杠的彈力,擺頭換肩,轉(zhuǎn)身穿花,隨鈴聲朗朗顫顫悠悠行進。鏢客前后跳躍,遇劫皇糧時,近則彈弓打,遠則用箭射,保護皇杠前進?!傲碛梢蝗税缱骺h令,身著官服,手搖雕翎合扇,隨杠隨舞且表演各種滑稽動作逗趣而行,其隆重場面威武雄壯,引人入勝,無不驚訝喝彩,觀者往往塞道。
也有二人抬皇杠,規(guī)模則小些,杠的中央由一人扮作小丑表演,小丑技藝精湛,手持小傘或紅綢騎在杠上,總是保持著他在杠上的平衡與諧調(diào)。在顛簸嬉戲中隨音樂做出各種幽默滑稽的動作,也著實逗人喜愛,
有的地方還表演一種高蹺皇杠,它和平地皇杠表演一樣,只是高蹺皇杠的表演者要踩著高蹺來表演各種技巧,更是精彩紛呈。
傳說“抬皇杠”這種形式與“南海大士”有關(guān),這要從南海古廟說起.安陽縣西南25公里處天喜鎮(zhèn)牛頭山一帶,群山環(huán)抱,峰巒疊翠,古松茂密,百泉爭涌,山腰絕壁上有一座古廟,秀雅古樸,名曰“南海古廟”。安陽八大景之一的“善應(yīng)松濤”指的就是這個地方。
據(jù)老輩人講,很久很久以前,這里只有山,而無水。自從“南海大士”從天而降來到牛頭山后,突然有一天,山上增添了許多巨潭清泉,相傳這是南海大士大顯神通,才使得山澗清泉從南海古廟洶涌而下匯成巨潭,形成河流,不僅使周圍景色秀麗可觀,而且也解決了田間灌溉和生活用水的困難。當?shù)匕傩諡楦兄x南海大士的恩德,為南海大士修繕廟堂,燒香祭拜。
明末清初,人們又模仿地方官吏給皇帝送護貢銀的情景,塑造出“抬皇杠”的歌舞,并選擇臘月二十九日——“南海大士”的生日這天舉行隆重儀式以示紀念。從此南海古廟香煙不斷,“抬皇杠”表演形式也世世代代流傳至新中國解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