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佛教主要寺塔(3)
興邦
盤龍寺
盤龍寺在滇池東岸晉寧縣的盤龍山(又稱東蹺山)麓,為云南禪宗臨濟宗祖庭,云南幾大佛教圣地之一。據(jù)史料記載,遠在唐初爨氏治滇中之時,盤龍山稱萬松山,山中便有妙禪法師所建萬松寺,逐漸釋、道、儒兼容,山曾因此稱作“和衲山”。盤龍寺于元朝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由崇照禪師開建,初稱“大盤龍庵”。
崇照為禪宗臨濟宗傳入昆明第一人大休禪師的再傳弟子,號蓮峰,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出生在晉寧,俗姓段,為大理國段氏后裔,29歲時出家晉寧普照寺,由大休之法嗣弟子云峰禪師剃度并受具足戒。以修行參禪勤苦精嚴而深得師傅器重,備受僧俗禮敬,繼在晉寧盤龍山和昆明云居山結(jié)茅潛修后,42歲時出滇云游,有7、8年間遍訪諸山,參謁了近20位高僧大德,皆得獎諭印可。歸來后,于1350年與道友無文等開創(chuàng)了晉寧盤龍寺,立碑嚴格教規(guī),遠近聞風爭相皈奉,該寺很快成為駐僧數(shù)百的十方叢林;另外,昆明圓通寺、安寧覺照寺、玉溪靈照寺等滇中名藍,大理崇圣寺及祥云水目山等滇西古剎都有其傳教足跡。1364年在盤龍寺坐化示寂,法身不朽,由弟子建塔蓋殿奉置,每年中秋八月舉辦盤龍會行緬懷膜拜之禮。
傳說當時寺址處為龍?zhí)?,有蛟龍深蟄,崇照念咒驅(qū)蛟而潭水干涸。崇照建寺住持傳法,信眾頗多,很快成為佛教一大叢林。發(fā)展到明代進入鼎盛時期,形成了佛教、道教、儒學同參的殿宇建筑群落,有祖師殿、大雄寶殿、三清宮、玉皇閣及財神殿等大小寺廟宮觀450處,佛、神、圣賢造像千余尊。清代以后,盤龍寺建筑因地震兵燹等屢遭損毀,聲勢衰微。從20世紀八十年代起,盤龍古剎的主要寺觀殿宇陸續(xù)重修,至今已具相當規(guī)模,氣勢漸顯。
盤龍寺現(xiàn)有20多座殿宇依山勢而建,佛、道名稱皆有,各奉佛、神、圣人偶像同受參拜。進寺門即見大雄寶殿,殿內(nèi)主供三世佛塑像,南北分踞鐘塔和鼓樓;大殿后是盤龍祖師殿,殿內(nèi)有祖師塔,為開山祖師崇照的遺骨塔,高7米分五層,底層供玉雕崇照坐化像。在祖師殿周圍分布著:接引殿,主供西方三圣(阿彌陀佛及左、右脅侍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伽藍殿,供寺院護衛(wèi)伽藍神;大悲閣,供觀音菩薩。再上有玉皇閣,二樓正堂供玉皇大帝塑像;元和宮,供元始天尊塑像;藥師殿,供東方凈琉璃世界教主大醫(yī)王佛。此外,盤龍寺還有財神殿等處供趙公元帥、關公等民間神祇造象。
隨著盤龍寺主要殿宇廟堂的修復,慕名而至的香客游人絡繹不絕,特別是每年農(nóng)歷八月的盤龍會,四眾弟子、善男信女朝山拜佛更是人潮漫寺。盤龍會為紀念盤龍寺開山之祖崇照大師而起。史料記載,崇照禪師于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在寺中坐化圓寂,法身不朽,其弟子建塔,奉法身趺坐塔中,后又為塔建殿,設供臺、備香火,是為祖師殿。雖然歷經(jīng)六百多年且數(shù)次損毀重修,至今崇照遺骨仍奉置塔中,奉塔如奉其人,平添神圣。因其生日和示寂日同為農(nóng)歷八月,此期間祖師殿僧眾云集,頂禮膜拜,虔誠者則圍塔打坐、默誦經(jīng)文多日不去,隨后紀念會漸演為教界、民間共度的盤龍廟會,且經(jīng)久不衰規(guī)模浩大,成為盤龍古剎當今一大盛景。
東、西寺塔。分別坐落在昆明南市區(qū)東寺街、書林街的東、西寺塔,始建于公元9世紀中的南詔時期,為南詔弄棟節(jié)度使主持修建。當時這兩座遙相對應的佛塔分別是長樂寺也稱東寺、慧光寺也稱西寺的主要建筑,故又稱長樂寺塔、慧光寺塔,以后兩寺均毀壞不存,而兩塔經(jīng)過民、清兩代的幾次原樣重建或修繕,得以存留。
如今的東、西寺塔在20世紀八十年代進行過維修,外觀較為完好。兩塔的建筑風格與南詔時期的多數(shù)佛塔,如大理崇圣寺千尋塔相似,在結(jié)構(gòu)和外形基本一致,同為13層四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東塔稍高,有約40米,西塔約為30多米;塔的底層辟有小門供出入,從第二層開始至十二層,每層設佛龕和開券洞,佛龕內(nèi)供一尊石雕佛像,券洞用于通風;第十三層為塔剎,原來都飾有金屬制迦樓羅(俗稱金雞,故塔也稱金雞塔),現(xiàn)在西塔的塔剎已毀壞,而東塔的則留存較好;在塔身墻體的多處,可見刻有佛塔、梵文咒語、飾紋、窯戶印模和監(jiān)制者姓名的唐磚,塔身內(nèi)部逐層架設有木踏板,供香客游人攀登。
有意思的是,現(xiàn)存的東寺塔頂上的迦樓羅有4只,而正對西、南的兩只各喙銜一枚管狀風笛,先前遇東南風時便聞其嗚鳴之聲,其余兩只則無,老人們傳說,會叫的是公金雞,不叫的是母金雞,現(xiàn)在因年久銹蝕,風笛已發(fā)不出響聲了。東寺塔和西寺塔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建筑之一,塔身輪廓簡潔,略呈流線型,視覺柔和、古樸莊重,雖歷經(jīng)修葺但較好地保持了原貌,1983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剛塔
金剛塔位于昆明市東郊官渡鎮(zhèn),因?qū)倜钫克碌母綄俳ㄖ址Q妙湛寺塔。該塔是我國現(xiàn)存的最古老的金剛塔之一,始建于公元1458年,為明代建造并保留至今的3座金剛塔中的一座,也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部用砂石塊壘砌成的佛塔。金剛塔于清代因地震受損重修,建國后的1964年、1983年進行過修葺。
整座塔的造型盡顯金剛寶座塔的共同特征,即同一方形基座上設置5塔,主塔大而居中,小塔分四角矗立,代表的是佛教密宗曼陀羅,即金剛界五部佛眾及諸天菩薩的供養(yǎng)圣壇。塔的基座呈立體四方形,有十字券門貫通東西南北,因可供行人穿過俗稱穿心塔。塔基之上正中是須彌座,有獅子、大象、孔雀、迦樓羅以及摩尼珠(寶珠)和蓮子的浮雕座上是約高16米的主搭,塔身可分上下兩部分,下半部為漸次收縮的7層蓮瓣,下達大上小;上半部為覆缽形狀,四面開稱眼光門的佛龕,內(nèi)塑一尊佛像。再往上是置于蓮瓣座上的塔剎,由相輪、寶傘及四天王銅像、鈴鐸、寶瓶、摩尼珠等組成。主塔四周的小塔形如瓶狀,高約5米,結(jié)構(gòu)較為簡單。
官渡金剛塔歷經(jīng)了數(shù)百年風雨得以保存至今,是研究密教歷史和建筑難得的寶貴文物;在當?shù)厝罕娭杏幸欢ǖ挠绊懀郧?,人們?jīng)過此地,都要從塔底的券門穿過,認為這樣可與神相通,能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