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睢縣襄邑的許氏家族
菲菲郎
北宋時開封府管轄的襄邑,即今天的睢縣,是文化昌盛的地方,其中的許氏,更是一個人才薈萃的家族。該家庭兄弟父子數(shù)人中,出了一名狀元,一名進士,一位詩人,一位文學批評家,皆學有所成,名垂后世。人才會聚于一門,實為古今盛事。更為奇怪的是,他們皆愛夢中作詩,并留傳下來。
許氏兄弟:兄弟狀元耀門楣
北宋時,襄邑許氏人才濟濟。其中許獎、許安世、許翰兄弟三人頗負盛名。據(jù)明《睢州志》載:許獎,狀元及第。許安世,翰之兄,獎之弟,治平丁未(1067)中登狀元及第,中狀元時年僅27歲,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許翰,字嵩老,中元佑三年(1088)進士第。
《睢州志》對許獎記述很少,而對許安世及許翰記述頗詳。許安世,少從于丁寶臣,以文字為歐陽修、王珪所稱重。他曾寫《公生明賦》曰:“依違牽制者,既已去矣;明白洞達者,乃其自然。此不刊之語也。”其《詠史詩》曰:“天下有誅賞,固非君所私。太公泣君集,意恐勞臣疑。至公一以廢,治術(shù)相維持。哀哉功名士,汲汲尚趨時”。在熙寧間為王安石推薦,竟不委曲以得顯貴。然也為司馬光、呂獻可、范純?nèi)实热怂p識。元豐七年(1084),自都官員外郎奔父喪,卒于黃州。蘇東坡慷慨資助,得以安葬。許翰,為人剛正率直,為北宋抗金名臣。
許獎、許安世、許翰兄弟三人皆進士。而許獎、許安世二人又皆為狀元,實屬難得。
以詩聞名:夢中作詩句亦奇
許氏兄弟和其子侄輩,很多以詩聞名。有意思的是,他們好像都喜夢中得詩,并留傳下來。
許翰的從弟許仲山,讀書精古,作詩有源流,因特奏進入皇帝視線,得一官,政和年間和御制宮詞三百首,其中有一首:“輕寒慘慘透衾羅,玉箭銅壺漏水多。常侍未明供御服,夢回頻問夜如何?”宋徽宗看到此詩后,在睿思殿召見甚急,許仲山以為要得一美官了。但沒想到第二天,章臺論列,有人以為作詩有害經(jīng)旨,竟作罷不得成。
說到夢中作詩,許多人會不相信。其實,夢中作詩并不奇怪,詩人作詩時往往沉浸其中,苦思冥想,有時把這這種思索帶入夢中,于夢中尋得佳句。古人留下許多夢中詩,許氏家族就有三首。
其一是許安世,熙寧九年(1076)四月二十七日夜里,夢至一處,見一宅院,題名“清香館”,東邊另有一院,壁上有《題冀公功德院》詩一首,作者署名“山東李白”,詩曰:“秋風吹桂子,只在此山中。待得春風起,還應生桂叢。桂叢日已滿,清香何時斷?只為愛清香,故號‘清香館’?!薄扒逑沭^”為宋代睢縣的另一名狀元張師德故宅,宅在睢縣,后沒于水,許安世在時猶存,對此當然熟悉。李白早生300來年,當然不能預知“清香館”。李白詩集中亦未查到此詩,當是許安世夢中所作。
第二個人是許仲山,他因和宋徽宗御制詩不當獲譴,調(diào)任順昌(今屬福建)縣尉。晚年患病,曾夢至一處泛舟,見環(huán)水皆奇峰,風光秀麗,不禁詩興大發(fā),于是賦詩一首,詩曰:“山色濃如滴,湖光平如席。風月不相識,相逢便相得?!毙押笳f與人聽,數(shù)日后就死了。
第三個便是許翰的兒子許顗,著有《彥周詩話》。靖康之變后,移家江南。喜游歷,愛交友。宣和元年(1119),宿洪州鄭和叔家,夜里夢行大路中,冰冷的沙土常把腳埋沒,路兩旁皆田苗丘壟。一位穿黑衣白裙的婦人行走在田間,對他說:“此中無沙易行?!痹S彥周跟隨著她竟上不去丘壟,婦人伸手把他拉上來。此時月明如晝,一望皆麥田。婦人求詩,拉把草讓他坐在一土臺前,臺上有筆紙,他提筆寫道:“閑花亂草春春有,秋鴻社燕年年歸。青天露下麥苗濕,古道月寒人跡稀?!睂懏?,拍筆,磚上發(fā)出聲響,夢被驚醒,但詩還宛然記得。
他們之所以能以詩名,并不是偶然,而是其對詩文太投入,以至于夜不能忘,竟在夢中靈感忽來,醒后書之,所以這些詩寫得亦幻亦真,撲朔迷離,依稀夢中景象,別具意境。
許翰:力主抗金顯氣節(jié)
許翰,襄邑人,字嵩老,他為人剛正率直,力主抗金,是北宋時期的名臣。在為給事中時,上書宰相,認為百姓困弊,盜賊群起,天下有危亡之憂,希望消除邊境戰(zhàn)事,修邊保境,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靖康初為御史中丞。時金人攻京師,剛剛退兵,許翰陳述決勝之策,且為解除抗金名將種師道兵權(quán)鳴不平,言“種師道名將,沉毅有謀,不可使解兵柄”。又謂:“金人孤軍深入,使彼失利而去,則中原可保,四夷可服。不然,將來再舉,必有不救之憂,宜起師道邀擊之。”但他的建議終不能被采納。提升為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又因為和當權(quán)者意見不合而落職。高宗即位,召拜尚書左丞。北宋名相李綱被罷職后,許翰據(jù)理力爭:“綱忠義英發(fā),舍之無以佐中興。綱罷,臣留無益?!睒O力請求辭職,高宗未許。時黃潛善上奏要求誅殺陳東,許翰對所親近的人說:“吾與陳東皆爭李綱者,東戮東市,吾在廟堂,可乎?”八次上奏堅決請辭,以資政殿大學士提學洞宵宮。紹興二年(1132)卒。所著有《論語解》《春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