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隴西獻飯民俗
春綠子
隴西民間有一句俚語,把說媒稱為“掙獻飯”。話雖然不好聽,那“獻飯”倒是有講究的。
“獻飯”,廣泛用于婚、嫁、喪、娶各種正規(guī)禮儀場合,是祭祀先人的觴饗,不僅當(dāng)事者家中自己要做,迎娶新娘的新郎家要向女方家抬獻,喪葬禮儀中至親晚輩還要向亡故長者抬獻。
“獻飯”的內(nèi)容是“?!弊诸^、“吉”字頭或“?!弊诸^的“十二體”正菜,加兩碟點心,紅事中加兩瓶酒,白事中加一瓶酒,外帶香、燭、黃表。
“獻飯”用專用的“食摞”拾至當(dāng)事者家門時,主家要出門迎接,白事中對舅家的獻飯還要奏樂迎接。獻飯拍進門后不直接供獻,要先由廚房加熱,實際只是澆點熱湯而己,但供獻者必須要給小費紅包,曰“熱飯錢”,以此證明供獻的是熱飯。如不給“熱飯錢”,則帶有小視對方“只配享冷食”的挑釁之意。
供獻時主供者跪至香案前,由輔廚將經(jīng)主廚加熱后的獻飯以食盤端至陪供者旁,由陪供者一一接手以行揖狀上傳,直至主供者前。主供者接后雙手舉起,對至敬者頂于額,尊敬者齊于眉,同輩者高于鼻行揖狀,然后捧起交由待在案旁的當(dāng)事司儀擺放。一般對稍有功名家庭的擺法叫“一顆印”;對生意人家庭的擺法叫“萬貫財”;對平民家庭因沒有大供桌而擺不成圖案,只擺成平行兩列,故叫“通?!?。
“獻飯”擺好后方明燭、楚香、化表、奠酒、行三叩首禮、起退。主家陪禮,但不行還禮,以示享然。
在喪事辦理中,“獻飯”是土葬前夜最為隆重的儀式,大約需要兩、三個小時?!矮I飯”顧名思義就是將各種菜肴面點等吃食由孝子們按照傳統(tǒng)儀式呈送至亡故人的靈桌上。
“獻飯”的隊伍由孝子們組成,分為男隊和女隊,程序一般為男隊的長子由先“獻飯”,且規(guī)矩是雙手將菜肴舉過頭頂或與額頭齊眉,指縫中再插一根高香,根據(jù)呈獻的品種和多少分幾個輪回,步態(tài)緩慢,邊走邊哭,鼻涕流得越長越表示傷心,依此表達對逝者的敬重和哀思。
“獻飯”除了呈送菜肴果點以外,還要為亡故人送去毛巾、香皂、牙刷和牙膏等日常生活用品,如果是老人高壽故去,最后安排孫輩們以獻香煙火柴等結(jié)束“獻飯”儀式。在“獻飯”過程中,鄉(xiāng)間樂隊的各種樂器,諸如嗩吶、洋鼓和洋號等一齊奏響,將悲情吹得滿夜空滿街道都是,也將“獻飯”的儀式推向了高潮。
這里,專門介紹一下抬獻飯用的“食摞”的來由和講究,因為它源于宮廷禮儀,在中國民間除了隴西,別處還真為罕見,實稱得上是隴西民間特有的保存國粹傳統(tǒng)。
清代食摞
“食摞”就是盛食品的木匣,其形為長方形帶梁、環(huán),至今仍隨處可見。過去隴西城內(nèi)較大的飯莊都有一兩臺食摞置放于店鋪門首左右兩側(cè),表明本家飯莊廚師可承擔(dān)筵席。有如當(dāng)今酒館飯店打出大字“承包宴席”招牌一般。
“食摞”長三尺六寸、闊高各一尺八寸,各合成九尊之?dāng)?shù)。底有寬邊云座、內(nèi)分兩層、上有蓋。兩廂各有如意萬字形柱,上連雕花雙梁,中通一孔,置鐵環(huán)以備抬用。四角包嵌有金屬飾件,多用松、柏、楠木制作,油漆成朱紅或金黃色,紅木者最為名貴,民間少有所存。抬“食摞”一般不用扁擔(dān),用的是茶杯口粗的硬雜圓木,因從“食摞”的“心眼”里穿過,稱為“穿心杠子”。
隴西民間把“食摞”又稱作“實落”,意思是實際得到的好處。民間有“穿心杠子抬實落,心安理得”之說。它的出現(xiàn),傳說始于唐朝。
據(jù)說李世民自向李氏祖籍招募十萬隴西子弟兵,回到太原,加緊訓(xùn)練,使之成為一支勁旅,完成興唐大業(yè),后來又舉玄武門之變,登上龍位。還算這小子有心,總沒忘了舅母、表嫂對他的關(guān)愛擁助之情,便封了舅母為一品誥命夫人,遣使送來鳳冠霞帔,并在隴西城內(nèi)建起一座牌坊以示彰旌。
那舅母原是敦厚之人,見到封浩,隨口說了句:“封什么誥命夫人,還不如實落一碗飯的好?!?/p>
那欽差回京后以此原話奏稟皇上。也是人當(dāng)皇帝必然就冒傻氣,李世民還真以為舅媽要一碗飯吃,便傳旨御膳房專給舅媽做一席飯以食匣盛了送去。那御膳房領(lǐng)旨,自然照辦。便依宮內(nèi)食匣上下兩層只能裝得十二只海碗,做成十二道佳肴,又因在路途要行走幾日,便只配干料,不加調(diào)湯,待送到隴西后再調(diào)湯烹佐。這就是隴西“十二體”最早的來頭和抬獻飯只配干料,要抬到后再調(diào)配湯汁的典故。
現(xiàn)今,隴西人抬“獻飯”還大致如此。一般除婚嫁喜慶收到獻飯后回復(fù)幾只點心作為給抬飯人回程路上打點,再以空瓶裝少許米糧,表達“糧為炊源”之意,其余的都就“實落”了。
給媒人抬獻飯是因為隴西人自古不興職業(yè)媒婆,都是親友間互相通誼,中間有個月下佬牽線搭橋,并不收謝媒錢財。但做媒總要兩邊奔走,有道是:做得一樁媒,跑爛三雙鞋。免不得在“夸富作親,成人之美”過程中得編一兩句假話說說。思量起來,實在是“成了旁人兒女美事,損了自家先人陰德”。但應(yīng)人事輕誤人重,只得在大事合成之后再向先人供獻謝罪,這桌飯自然就該由占了便宜的男方家出了。故隴西人謝媒,一般都是抬一桌獻飯加送一雙新鞋。
媒人收到獻飯,并不再回點心、米糧之類,就以自家盤碗折了獻飯,推說對方待客事忙,趕緊打發(fā)抬飯人連同碗碟一同速回,叫做“干折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