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黎族制陶工藝
陽伯君
昌化縣江橫貫海南島中西部,在這片土地上,孕育了古老的海南黎族文明。在昌化江畔,一些黎族村莊的婦女至今仍保留著世代傳承被考古界稱為制陶史上的“活化石”的古老制陶工藝,真實地折射出黎族人民的智慧與聰敏。
黎族女性專屬的制陶手藝
在久遠的傳承中,黎族制陶術(shù)保留了許多獨特的民俗,按黎族風俗,制陶是婦女的工種,只傳女不傳男,為的是使婦女在生活貧困或家遇不測時能靠這門手藝維持生計。因而有“女制陶男莫近”的習俗,制陶時嚴防外人或男人偷看。從挖土到制陶坯、燒陶,通通由婦女操作,男子一般只能做一些譬如砍樹皮和從火中挑陶器的雜活。
據(jù)有關專家考證,由于最初的火種由婦女保存,火塘和炊事也是老年婦女的管理對象,有不少民族把灶神視為婦女形象,這說明婦女與制陶知識的獲得有密切的關系。我國有不少保留原始制陶的民族都是由婦女制陶的,如臺灣的高山族、海南島的黎族、西雙版納的傣族,這說明婦女有可能是陶器的發(fā)明者和早期制陶技術(shù)的掌握者。
復雜的工藝過程
黎族手工藝制陶工藝流程非常復雜:第一步,選取粘性泥土,放在陽光下曬干;第二步,將曬干后的泥土舂碎,用米篩篩5至7次成泥粉;第三步,用水調(diào)勻細泥粉拌成泥團,水與泥粉的比例約為1:2。水多或少都不行,需恰到好處,這一步是制作陶器的關鍵;第四步,制陶皿。先搗泥直至完全均勻后,將泥團鋪成薄餅狀做器底,并移到一個倒扣的粗孔竹篩上,然后用螺殼和小木拍等工具,將陶坯做成各種生活用具,如碗、缽、鍋、罐、盆、蒸酒器、水缸等。制作好的陶坯置曬6至8天完全晾曬干后,才擇日燒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