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走娘家”習俗(2)
冰菱
應當指出,“媽祖走娘家”習俗并非有的“專家”、“學者”所說的是近年新聞炒作作秀的產(chǎn)物,而是源遠流長的文化積淀。且舉兩個最著名的明清“走娘家”事例,以證明“古之人不余欺也”。(蘇軾《石鐘山記》)
莆田荔城區(qū)新度鎮(zhèn)錦墩媽祖宮,每逢閏年都要舉行“媽祖探母”活動。每次均組團數(shù)百人,在古時交通不便的情況下,都是步行往返。其起因是:宋元時代,該村有位陳姓信婆得知賢良港有個少女姓林名默,因救父尋兄而得孝深受感動。信婆為了取孝回鄉(xiāng)授教后人,便只身步行數(shù)十里來到賢良港祖祠,在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那天請了一尊媽祖神像回本村奉祀。臨行前,信婆舉香三炷許諾:“逢閏年這天都要送媽祖回故里探親?!贝撕?,每逢閏年媽祖誕生日,便成為該地信眾舉行“媽祖探母”的活動日,一直延續(xù)至今。新度村毗鄰著名的闊口白湖廟,村東還有創(chuàng)建于南宋孝宗年間(1163-1183)的葆真宮,供奉媽祖。
在賢良港祖祠內(nèi)的大門頂,懸掛一塊題有“靈通龍井”四個大字的古匾額。此匾是古代仙游度尾潭邊龍井宮贈送的。潭邊為九溪匯流之地。龍井宮建于清初,現(xiàn)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媽祖大殿兩旁板楹對聯(lián)“神靈同仰女中圣,利濟不遺天下人”,是清朝御史江春霖所書。宮內(nèi)奉祀的媽祖被民間尊稱為“玉姑”,且流傳著“玉姑探親”的神奇故事。即該宮大門前西側(cè)有個“龍井”,井中有十二尾神鯉,平時沉在水中很少出頭露面,但每到農(nóng)歷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生日來臨前夕,這十二尾神鯉同時浮出水面,頭朝向賢良港方向,以示媽祖要回娘家探親。當信眾護駕媽祖神像往賢良港行走時,這十二尾神鯉便又同時沉下水中,不見蹤影。
傳云是“賢良港祖姑神靈在龍井的現(xiàn)圣”,故有“靈通龍井”之典故。后來,所在民眾把這“靈通龍井”四字,制成匾額懸掛在媽祖故鄉(xiāng)賢良港祖祠大門頂,作為該村世代信眾每年護駕祖姑前往賢良港娘家“探親”的歷史物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