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贅婚是山西民間舊時的另一種婚姻風(fēng)俗(2)
冷溫柔
入贅婚姻,指男女結(jié)婚后,男到女家成親落戶的情形。這種婚姻多是女家無兄無弟,為了傳宗接代者招女婿上門。舊社會有一種陋習(xí),男到女家成親落戶要隨女家的姓氏。常常被人恥笑為“倒扎門”,“小子無能更姓改名”等等。
被招女婿在社會上受人歧視,認為是沒本事的男子才當(dāng)?shù)共彘T女婿,因此有“小兒無能,自賣本身”的諺語,視為“疣贅”。其實是一種陳腐觀念。
唐代女子娶夫亦稱“贅婿”,宋以后改“贅婿”為“舍居婿”或“入舍女婿”。這期間隨宋明理學(xué)盛行于世,無子人家認為女子無贍養(yǎng)父母之力,于是為女兒招贅,以幫女兒履行贍養(yǎng)父母之責(zé),故招贅亦稱招“養(yǎng)老婿”。元明戲曲、明清小說等,多有述及招贅現(xiàn)象。
中國人傳宗接代封建毒瘤思想是入贅的主要原因,入贅俗稱招婿,是男方到女方家入戶,孩子隨母姓。原為母系家族婚制,是從妻居、服役婚等古婚遺俗的發(fā)展。入贅得以延續(xù)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女方需要勞動力,需要養(yǎng)老接代;二是男子家貧而無力娶妻,只能以身為質(zhì)到女家完婚。秦漢時,入贅形式具有“贅婿服役”的性質(zhì)。宋代以后,入贅變?yōu)椤百樞鲅a代”、“贅婿養(yǎng)老”性質(zhì),女家沒有男性子嗣,招婿上門接續(xù)宗祧,補充勞力,并贍養(yǎng)女家老人。贅婚有改為妻姓與不改姓兩種形式。
男婚女嫁和入贅是兩種不同的婚姻模式,但殊途同歸,結(jié)果都是兩個人生活在一起,共同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好。不過,受傳統(tǒng)觀念和社會價值觀的影響,兩者之間仍然存在差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入贅婚姻中的男人可能要比男婚女嫁婚姻中的男人承受更大的壓力,付出更多的努力。因為,一般來說,入贅婚姻是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雙方家庭存在不對稱性,為達到平衡而采取的婚姻模式,因此這與男婚女嫁的婚姻模式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需要雙方家人達成諒解,克服困難,而其中,入贅男人承擔(dān)著更大的責(zé)任;另外,入贅婚姻中的男人入贅到女方家庭生活,他要適應(yīng)的就不只是妻子一人,還有妻子的家人,因此要付出更多。
在傳統(tǒng)的父權(quán)社會,男娶女嫁是最主要的婚姻形式,女子出嫁從夫為正?,F(xiàn)象,男性入贅女家被視為異類。之所以會有招贅婚姻的存續(xù),女方或為滿足接續(xù)香火的需要,男方多出于經(jīng)濟利益的考慮。招贅家庭通常膝下無子,如果女兒出嫁,父母無人贍養(yǎng),祖業(yè)無人繼承。入贅家庭一般都很貧困,子女較多,無力娶妻。在這種情況下,“倒插門”女婿的家庭地位、社會地位都很低,經(jīng)常要面對周遭異樣的目光,甚至來自家族內(nèi)部的排斥。
婚姻習(xí)俗的變化是社會變遷的必然。隨著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深入人心,特別是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婚期的到來,男女雙方都有父母要贍養(yǎng),入贅與迎娶的婚姻界限被淡化。一些家境殷實的富裕家庭的父母,不想讓自己唯一的孩子離開自己,渴望優(yōu)秀的上門女婿繼承家業(yè)。而有入贅意愿的男性,也不能和舊時代“以身為質(zhì)”的上門女婿同日而語,即便是考慮到日常生活、住房等實際需要,他們也不會忽略自己的情感,一味地追求金錢至上,社會輿論也已不再對這種婚姻方式嗤之以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根據(jù)實際情況,男到女家落戶為國家所提倡,特別是計劃生育政策貫徹以來,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孩子,非男即女,女到男家落戶或男到女家落戶都為正常,現(xiàn)在男到女家就婚已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