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民間娛神活動 草臺戲與出游
令儀
莆田是一個多神的地方,據(jù)說,能叫得出名字的神靈就有1000種之多。有村落的地方就有廟宇,就有供奉的神靈,就有虔誠的信眾和連綿不斷的香火。在這眾多信仰中,既有古閩越族居地的原始色彩,又有中原傳統(tǒng)的宗教信仰,既能接受外來宗教,也有本土產(chǎn)生的媽祖信仰和林龍江創(chuàng)建的“三一教”,形成了諸神并崇的信仰特征,許多廟宇中甚至同時供奉幾個、幾十個不同教宗不同性質(zhì)的神靈。平時眾神都靜靜地待在各自的靈位上接受信眾的祭拜,還有許多有名無名的神靈坐落在百姓人家的房前屋后,靜觀世間的凡塵俗事。只有到了廟會這一天,眾神才能接受人們的供祭,才能與人同樂,演繹出豐富多彩的廟會活動。這種既娛神又娛人的民俗活動已成為莆田特有的傳統(tǒng)符號。
草臺戲
草臺戲就是民間娛神活動中演給媽祖(或社公)看的戲,各種廟會祭祀活動中總少不了它。這也是莆仙戲和木偶戲得到發(fā)展、賴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間。有時觀眾眾多,擠擠壓壓滿廣場。有時戲臺前空無一人,演員照樣堅持進行表演,如果主人不叫停,戲班只能繼續(xù)演。因為這也是演給神看的。
莆仙戲有個傳統(tǒng),一般新戲開臺,或是新演員入班都會到瑞云祖廟供奉著的戲神田公元帥那里參拜。田公元帥就是雷海青,傳說中有一次,一個莆仙戲班出海演出突然遭遇風(fēng)暴,危急時刻,雷海青在天空顯靈救了大家,當(dāng)時他帥旗上的“雷”字被云彩遮擋,只剩下一個“田”字,因此就被人們盛傳為田公元帥了。直到今天,每一個莆仙戲班,都有自己的祖師神龕供奉著雷海青,而像雷海青那樣品格高潔、本領(lǐng)超群,也成為千百年來莆仙戲藝人做人演戲的風(fēng)范。元宵期間莆田農(nóng)村到處都能看到戲班演出,有宮廟請的,有福首人家請的,有演給群眾看的,也有演給神靈看的,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莆仙戲至今仍在農(nóng)村大地廣為流行。
擺棕轎是廟會中最常見最熱鬧的娛樂活動,興化大地上幾乎村村都有棕轎表演的習(xí)俗。盡管各村棕轎的材質(zhì)不同,有木頭的也有竹子的,樣式和重量也有很大差別,但每座棕轎頂部都會綁上棕葉,標記不同姓氏、不同村落。其中原由誰也說不清,只知道這樣比較神圣莊嚴。同樣,各村的棕轎都會放上一尊自己供奉的菩薩,由小伙子抬著,隨隊伍繞境巡游。
棕轎的玩法各村不同:有的是把棕轎絞在一起繞著火堆連續(xù)轉(zhuǎn)圈,有的是抬著棕轎跳過烈火,有的是連續(xù)繞上九圈,有的是沿街巷快速奔跑。年輕人抬著棕轎在宮埕前表演時,圍著一堆堆旺火輪番跳躍,在吶喊助威聲中,你追我趕,互不服輸。滾滾煙塵中飄著幾縷神秘,仿佛神靈便在其中游蕩,仔細諦聽,似乎還能聽到他們在開懷大笑呢。
棕轎表演中,規(guī)模最大的要數(shù)城廂區(qū)南門村。正月十五下午二點,南門境內(nèi)六個社的棕轎隊從壽光義社出發(fā),開始繞境表演。南門的棕轎擺法與眾不同,由兩個青壯年抬著棕轎,在跑動中不停轉(zhuǎn)動手中棕轎。一路上,42架棕轎輪番跳過一堆堆旺火,每到一個社就要為敬神而表演。繞完6個社,隊伍回到壽光義社的大埕。這時代表6個社的六堆干草被點燃了,6支棕轎隊同時上場,圍著代表自己社的火堆表演,看誰擺得快、轉(zhuǎn)得猛。在四周鑼鼓聲和觀眾的吶喊助威聲中,小伙子們使出渾身氣力不停地跑啊,轉(zhuǎn)啊,火小了立刻添草,人累了馬上替換,總之就是不能讓自己社的棕轎先停下來。在這一波高過一波的擺棕轎競賽中,誰也不服輸,直到100擔(dān)干草燒完為止(正應(yīng)了“新年火旺旺”的愿望)。活動結(jié)束后,由6個社的12個福首共同請客,大家一起吃福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