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縣民間風俗(3)
伯賢不咸
歲時節(jié)日民俗
立春
也叫交春,是上年四季的終結(jié),當年四季的開始。民間有“年大不如春”之說。永嘉民間保存“ 春”風俗:家家戶戶在立春前砍折青樟樹枝,當立春時辰到來時,在天井、階沿和房內(nèi)用干稻草將樟樹葉點燃,以祈求消滅害蟲,五谷豐登。
春節(jié)
農(nóng)歷正月初一稱春節(jié),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jié)日。早起家家放爆竹,叫“開門炮”。然后設堂案,掛祖像,供果品,點香燭,拜新年,而后平輩互拜,互相祝賀。這天不掃地,不洗衣,更不倒馬桶。忌諱爭吵,不講不吉祥的話,不做不吉利的事。晚上早就寢,不外出串門。初二起,親友互訪,祝賀新春,宴請春酒。新婚夫婦到岳父母家拜年,俗稱新婿“上門”。春節(jié),家家貼春聯(lián)、掛年畫,村中演戲或放電影,鼓樂聲喧,鞭炮競放,人來客往,熱鬧非凡。
元宵
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稱元宵節(jié)。歷來有賞燈習俗。正月十二起燈,十八落燈,燈會一般為七天。一些老屋舊院、祠堂和廟宇懸掛各種彩燈。龍燈樣式有首飾龍、獅子龍、板凳龍、蝦扣彈龍、大龍、馬燈、珠囤等。元宵各地滾龍燈,表演“龍搶珠”、“龍出?!?、“龍騰空”、“十二盤”、“雙龍斗”等。
二月二
農(nóng)歷二月初二,古稱中和節(jié)。民間稱春龍節(jié)、龍?zhí)ь^。全縣大部分地區(qū)有吃芥菜飯的習俗。民間傳說吃了芥菜飯能明目,不會生疥瘡。
清明
清明掃墓祭祖,在祖先墳頭掛柳錢,焚紙錢,清除墓邊雜草,加土。上墳畢,分“饃糍”或“清明餅”給拜墳的人。昔日由宗族各房輪流擺眾酒,輪到之家,給以“眾田”耕種或收租。土改后已廢“眾田”。
端午
農(nóng)歷五月初五,稱端午節(jié)或重五節(jié)。我縣有劃龍舟、吃粽、飲雄黃酒、插菖蒲劍等習俗。
六月六
家家曝曬衣服、書籍,俗稱“曬霉”。楠溪宗族中首事還取出宗譜曝曬。寺院庵堂,也曝曬經(jīng)卷,使之不受蟲蛀。并將小貓、小狗趕下水洗澡,使其不生虱子。
七夕
也稱女兒節(jié)、乞巧節(jié),民間叫“七月七”。鄉(xiāng)間農(nóng)家磨粉做巧食或餅,互饋鄰居。江北、永臨一帶有舅舅給外甥送巧食的習俗。橋下鎮(zhèn)梅岙等地還有拜天親娘的習俗。
中元節(jié)
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jié)”,亦稱“盂蘭盆節(jié)”,亦稱“七月半”、“鬼節(jié)”。家家戶戶要祭拜祖先。民間還在七月半請道士做水陸道場(做普利),祭祀祖先,超度孤魂野鬼。
中秋
農(nóng)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jié)”。家家宰雞殺鴨,小擺家宴。晚上吃瓜果及月餅。也有以月餅饋送親友,取人月雙圓之意。中秋夜,銀輝瀉地,桂香浮動,民間有賞月吟詩、設燈猜謎的習俗。
重陽
農(nóng)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jié)。有吃九層糕的習俗。
冬至
俗稱“冬節(jié)”。民諺有“冬至長于歲”、“冬至大如年”之說。冬節(jié)有做節(jié)祭祖,合家吃湯圓、饃糍的習俗,有“吃了冬節(jié)湯圓長一歲”之說。
廿四夜
古歷十二月廿四日夜,家家戶戶祭灶神。
除夕
農(nóng)歷年最后一天,民間叫“過年”。家家吃“分歲酒”、 “過年飯”、點“分歲燭”(也叫“分歲燈”)。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合家老少坐著守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