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冶上馮古村
優(yōu)柔寡斷
湖北大冶上馮古村距武漢約110公里,古村占地約10余畝。依山而建的村落,尋著山勢蜿蜒曲折,一片連著一片,錯落有致、別具一格,感到格外古樸淳厚。該村落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上馮古村素以九古著稱,這九古分別系指:古樹、古墓、古井、古祠、古碑、古道、古溝渠、古宅、古碾等。這里100年以上的古樹有40多棵,其中最古老的樟樹已有500多年了,古樟樹歷經(jīng)世間滄桑,其雄偉挺拔的樹冠依然遮天蔽日。位于村中被譽為杞骨樹王的杞骨樹則有千年以上的樹齡,由此可見該村歷史的之遠久。村落古宅均為清一色的青磚、灰瓦、木窗、木門、木梁,其建筑風(fēng)格為皖贛鄂南派,古宅屋內(nèi)畫梁雕棟,匾額對聯(lián),天井對稱,石柱精巧,讓人驚嘆著古人的智慧。
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周鐵農(nóng)來此題寫了“詩畫上馮”等字樣。為國家3A級景區(qū)、中國傳統(tǒng)村落、市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全國生態(tài)文化村。
上馮古村的形成據(jù)稱為元代至元年間(1264-1294年),始祖馮惠五(為北宋大臣馮京之后裔)遷此繁衍生息。明萬歷年間(1573-1620),其后裔馮赤山經(jīng)商成巨富,于是大興土木,形成村落,至清乾隆年間漸成規(guī)模?,F(xiàn)墻磚上尚存有“乾隆九年八月二十八日”“咸豐十一年”等字樣。
如今的上馮村,村前綠水灣碧水如鏡,雄山碧樹倒映塘中,分外妖嬈。古民居40多棟與并新建荊楚派民居42戶及水塘兩個(分別蓄水1.6萬立方米和4000立方米)相映成趣,使上馮村成為美麗宜居的村落。
據(jù)悉上馮村有古民居40余幢(占地面積12000多平方米),百年以上的古樹40多棵,古井16口,古墓160多座,古道6條,古溝渠3條,古廟一座,石碾一個等。
其中古民居:系清代、民國時期的建筑。保存較好的有40余棟。房屋座東北朝西南,占地面積12000多平方米。黑瓦白墻,高墻封閉,馬頭墻錯落有致。磚雕、石雕、木雕精美。融徽派和贛派建筑風(fēng)格于一體。
包括馮氏宗祠面積近600平方米;“大夫第”面積約1000平方米。矩范堂建于清咸豐年間,主人為商人馮洽國,族中進士馮迓衡為其題寫有“矩范高懸”匾額。
古樹:有40余棵,樹種有樟樹、楓樹、柏樹、柞木、枸骨、桂花樹等。其中樹齡在500年以上的有6棵(包括一棵樹高18米,胸圍2.35米,冠徑15.6米被稱為“中華枸骨王”的千年枸骨樹),300年以上的有7棵,樹齡200年以上的有11棵,其余百年以上。另有占地近40平方米的一顆樟樹蔸保留至今。
古道:有6條,長約2000米。
古宗祠:馮氏宗祠建于清嘉慶年間,寬72尺,進深238尺有余。面積近600平方米。磚木結(jié)構(gòu),灰墻黛瓦,門有東漢大將軍馮異、北宋名臣馮京石雕;石質(zhì)牌坊上,百獸鳥鳴,花草如生。周有磚墻呈口字型相圍;內(nèi)由山門、享堂、前廳、中廳、后廳、寢殿、廂房等集組而成。廳堂寶壁上方匾額書有上馮祖堂。堂前有天井,地以長條青磚鋪砌。
古渠:長70余米,用石頭精心壘塹而成。
古井:有16口。井口有方有圓,或建于山邊,或建于屋后。
古墓:有160多座。
古廟:名金竹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間,2013年擴建。有山門、大雄寶殿及齋堂、客房。
古宗祠:建于清嘉慶年間,寬24米,長78米。內(nèi)有石柱、木柱百余根。前廳、中廳、后廳壯觀雄偉,美輪美奐。廂房30余間,布局合理。雖經(jīng)歷史滄桑,雄姿猶在,古香古韻。大門石雕東漢大樹將軍馮異,北宋名臣馮京雕像栩栩如生,山水馬龍逼真有神,不失為傳世珍品。中華枸骨王的枸骨樹,樹齡在千年以上。樹高18米,胸圍2.3米,冠15.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