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五次來廬山的故事
未至
李白一生到九江來了五次,總共寫了二十多首有關九江和廬山的詩。李白與九江(當時稱江州)有很深的情緣,總共在九江住了兩年半時間,不僅在九江隱居,而且在九江坐過牢,夫人宗氏還在九江出家。
26歲李白第一次到江州游廬山是在唐開元十四年(公元726)。他出四川,沿長江而下,來到江州,一是看望在江州做生意的兄長,二是游覽廬山。唐代的江州其實轄境不大,一共只有潯陽(附郭縣)、彭澤、都昌三個縣,全州居民2.9萬戶,只能算是中等州。
“廬山”這個名字,最早見于西漢司馬遷的《史記·河渠書》里的“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一句。但太史公只是記載了“廬山”之名,卻對其來歷不置一詞。這或許表明在西漢時期,廬山已是一座眾所周知的名山,所以司馬遷在記敘時,直接稱呼而沒有另加解釋。傳說周代有匡氏兄弟七人上山修道,結廬為舍,因名廬山,又稱匡山、匡廬。而司馬遷之后幾百年后的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里也給了一個說法,“廬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澤西,是曰廬江之名,山水相依,互舉殊稱”,認為廬山地處潯陽,古為廬江郡屬地,故以廬江而得名。這段話有理有據,或許也是廬山名字的另一種權威解釋吧。
廬山的美景吸引了許多文人騷客。東晉時期,中國山水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謝靈運就在此留下了《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山行非有期,彌遠不能輟。但欲淹昏旦,遂復經圓缺。積峽忽復啟,平途俄已絕。巒垅有合沓,往來無蹤轍。晝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迸c李白同一時期的詩人孟浩然也留詩《晚泊潯陽望香爐峰》,其中有寫道:“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痹娭兴岬降臇|林精舍即是中國最早的寺廟園林——凈土宗創(chuàng)始人、高僧慧遠于公元391年創(chuàng)建的東林寺。
公元427年陶淵明逝世后,親朋私謚“靖節(jié)”,葬于廬山面陽山之北。他的高風亮節(jié)、名士風流以及“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類的田園詩風采,都受到后世的推崇,也令廬山更加天下聞名。如此廬山的吸引力是李白無法抗拒的。就像范傳正在《唐左拾遺翰要學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所說的那樣,李太白平生“偶乘扁舟,一日千里?;蛴鰟倬?,終年不移”,游歷了很多名山大川,廬山就是李白喜歡登臨并詠嘆的山川之一。
開元十四年李白第一次登上廬山香爐峰時,眼見山上綺麗的風光,幽雅的環(huán)境,宜人的氣候而心醉神怡。廬山之內其實有三座香爐峰,一處在山之西北,一處在東北,一處在東南。西北與東北的那兩座香爐峰均無瀑布,只有山南的那座,也就是現在秀峰寺后,這里才有瀑布。
面對雄偉壯觀的廬山瀑布,李白寫下了《望廬山瀑布》詩二首。其中第一首最為膾炙人口,詩云: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綺麗的風光、幽靜的環(huán)境,令李白心醉神怡。但他滿懷壯志,“以蒼生”、“安社稷”為己任,他未貪戀自然景色,就匆匆下山,乘船前往揚州、金陵。李白第一次游江州廬山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廬山的風光卻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這正是他日后多次來江州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