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感的得名 非孝子董永而是孝子董黯
濃綺
孝感因孝子董永“孝行感天”(孝親之情感天動地)而得名,以至于人們以為孝感縣設(shè)立是因?yàn)槎肋@個孝子才建縣的,然事實(shí)并非如此。
孝感的前身為孝昌縣,以“孝道昌盛”而得名。為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孝武帝劉駿(430-464年)為弘揚(yáng)孝道,析安陸縣東境置孝昌縣(治今孝昌縣花園鎮(zhèn)中胡村澴河邊)。至五代后唐時期,莊宗為避其祖父李國昌名諱,于同光二年(924年)改孝昌為孝感,并一直沿用至今。
據(jù)南宋王象之《輿地紀(jì)勝》卷七十七記載:“孝昌縣,宋分安陸縣置……因孝子董黯立名也……后唐改‘孝感’,避廟諱也?!泵鞔跄陝⒒洞竺髑孱愄煳姆忠爸畷肪硎恕俺忠爸⒏小睏l亦載有:“漢江夏郡安陸縣地,宋分置孝昌縣,因孝子董黯立名也……五代后唐改名‘孝感’?!鄙虅?wù)印書館1931年版《中國地名大辭典》云:“南朝宋析置孝昌縣,以孝子董黯立名。后唐避諱改為孝感?!薄吨袊鴼v史地名辭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載:“孝昌縣,南朝宋孝武帝時置,治所在今湖北孝感縣北,唐后期遷治于今孝感縣。元和三年(808年)廢,咸通中復(fù)置。五代唐同光二年(924年)改名孝感縣?!本砻餍⒏幸驏|漢時期的孝子董黯得名,而非西漢時期的孝子董永。
董黯事跡在唐代《藝文類聚》、北宋《太平御覽》中有記載。據(jù)《太平御覽》引晉虞預(yù)《會稽典錄》說:“董黯事母孝,家貧采薪供養(yǎng),母甚肥悅。鄰人家富,有子不孝,母甚瘦。不孝子疾黯母肥,常辱之。黯不報,及母終。負(fù)土成墳境,殺不孝子置冢前以祭。詣獄自系,和帝釋其罪,旌異行,詔拜郎中?!闭f的是董黯因母親受辱而憤起殺人,并主動投案,最后被東漢和帝無罪釋放,賜封郎中官。清康熙年間《孝感縣志》載:句章(浙江慈溪)董黯,亦嘗流寓孝感,墓在邑北百二十里,唐代吏部尚書徐浩題其碣曰:“漢孝子董黯之墓”(清代葉志詵《湖北金石錄》中錄有唐代吏部尚書徐浩所題“漢孝子董黯之墓”碑文)。清代《湖北通志》卷七十三亦載有“(董黯)后僑寓孝感,今邑北百三十里有黯墓”?!?/p>
董黯居于孝感何地呢?據(jù)清代倪濤《六藝之一錄》載:“晉董黯墓碑,圖經(jīng)云即董城,孝感縣北一百三十里,昔孝子董黯家焉””(北宋《祥符圖經(jīng)》云:德安軍孝感縣北一百三十里,晉(誤:漢)孝子董黯家焉。故后魏大統(tǒng)十六年(550年)改為董城,有墓碑。)。據(jù)《中國地名大辭典》(史為樂主編,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出版)記載:“董城,在今湖北孝感縣北,以孝子董黯得名。”《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臧勵和主編)載:“董城,在今湖北孝感縣北。以孝子董黯立名”。董城據(jù)考在今孝昌縣花園鎮(zhèn)北2.5千米中心村草店坊城(草甸防城)。
至于由董黯改為董永則出自李賢、彭時等撰《明一統(tǒng)志》卷六十一孝感縣條記載:“本漢安陸縣地,劉宋因孝子董永分置孝昌縣。”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jì)要》卷七十七孝感縣云:“漢安陸縣地,劉宋置孝昌縣,以孝子董永名也……五代唐改縣曰‘孝感’。”清代徐文范《南北朝郡縣表》在安陸郡下也說:“孝武帝(劉宋)孝建元年,因孝子董永析置孝昌,而立安陸郡?!辈⒃谥爻强は略疲骸爸爻强侔仓?,引《輿地紀(jì)勝》舊經(jīng)云,吉陽(今孝感縣西北)縣城,本名董城,因孝子董黯得名?!?/p>
由于東漢董黯與西漢董永皆為“董孝子”,大約到了南北朝時期,二位可能已產(chǎn)生了混同現(xiàn)象。到了宋代以后,一方面由于董永的傳說更富傳奇性,而被人們所津津樂道;另一方面由于唐代國家法律制度的建立與完善,不再容許“殺仇祭母”的行為存在,逐漸被“孝感動天”的董永這類更具正面形象所取代,致董永的名聲遠(yuǎn)勝于董黯,以至于孝感縣得名被附會在董永身上成為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