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動植物的民族
昆頡子
在西雙版納莽莽蒼蒼的亞熱帶雨林中,棲息著眾多的野生動物,其中不乏世界上屬珍稀或瀕臨滅絕的動物,是名副其實的“動物王國”。由于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是幾個不同自然區(qū)域生物區(qū)系的野生動物集聚的地方。西雙版納的亞熱帶雨林之所以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罕有的“動物王國”,除了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之外,傣族人民祖祖輩輩與動物和諧相處也是主要原因。
傣族人祖先很早就知道人離不開動物,動物也靠人的保護。他們知道,如果沒有蜈蚣咬蛇,蛇就會過多,人就會受害;而雞又吃蜈蚣,如果沒有雞,蜈蚣太多,人也會受害,而蛇又吃雞和雞蛋。三種動物之中,滅絕了任何一種,失去相互平衡和制約,人類都會受害。因此,傣族人十分注意保護動物,力求做到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森林中的野象是西雙版納傣族的圖騰崇拜物之一。在傣族人中廣泛流傳著許多關于象的神話傳說。傣族自認為是象的后裔,生活中處處有象崇拜的民俗。象是人類的朋友,可是有時野象也會走近村寨毀壞莊稼,而豹子、老虎不時會進入村寨傷害人畜。傣族人就在村寨附近的山坡上栽種成片的芭蕉林和竹林。野象常來吃芭蕉和竹子,豹子、老虎懾于野象的威力,也就不敢走近村寨了。由于野象是龐然大物,力大無比,又很聰明,通人性,傣族很早就學會將野象馴養(yǎng),供人乘騎,用來開荒、拖拉木料。
西雙版納的傣族,對馬鹿情有獨鐘,因為馬鹿引導他們的祖先找到了瀾滄江畔這塊肥美的地方定居下來。
有一則傳說故事:3000多年前,傣族首領叭阿拉武在狩獵中見到一只毛色金黃的馬鹿。他們追追停停,停停追追,金鹿忽現(xiàn)忽隱,始終追不上。金鹿一直把叭阿拉武一行人引到當今這塊地方后才消失了。叭阿拉武他們就在此定居下來,砍倒荊棘,燒掉野草,修通道路,開墾農田,建筑竹樓,把這里建成美麗富庶的地方。所以,馬鹿成了傣族圖騰崇拜物之一。
孔雀是傣族民眾心中的吉祥鳥。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孔雀的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當你進入西雙版納,你會看到村寨中、寺廟內、屋頂上、道路旁、公園里處處有栩栩如生的孔雀雕塑。節(jié)日里,傣族青年男女跳起優(yōu)美動人的孔雀舞。傣族喜愛孔雀,他們從不獵殺孔雀,有的人家還將孔雀馴養(yǎng)在庭院里。
云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老母登的大多村民姓臘。怒族話“臘”,意為老虎。按照族規(guī),臘姓的人認為虎是他們的祖先,自然傷害不得的。
老母登村除了虎姓,還有姓鹿、蛇、蜂、鹿的。而別的怒族村寨,則有姓熊、猴、羊、雞、魚、鼠、蕎、竹、菜、麻、柚木的。他們都各自把這些動植物作為自己氏族崇拜的圖騰。
當?shù)赜性S多關于氏族來源的傳說。下面且說一個有關蛇氏族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個美麗的姑娘。每當她織麻時,總愛唱歌。動人的歌聲,惹得小伙子們都來偷聽和向她求愛。但他們都被姑娘拒絕了。
悅耳的歌聲打動了附近的一條大蛇。它一聽到姑娘唱歌,便變成一條小蟲子,爬到姑娘身邊聽歌。日子久了,姑娘發(fā)覺自己一唱歌,這條小蟲也就來了。一次,她討厭地拿起掃帚把小蟲掃了出去。可是,每次掃出去,小蟲又爬了回來。
一天,姑娘生氣了:“你再爬到我身邊,我就把你踩死!”想不到小蟲竟輕聲地回答道:“是你的歌聲把我引來的。如果你答應我一件事,我會立刻變成人?!惫媚飶奈绰犨^小蟲會變人的,覺得很好笑,便說:“答應你什么事,你說吧!”小蟲說:“我要你答應做我的妻子?!惫媚锍粤艘惑@,但又想,小蟲哪能變成人呢?于是便笑著說:“好吧,看你怎么變成人的?!闭l知她話音剛落,一個英俊的小伙子已站在她面前了。姑娘又驚又喜,只好依照諾言與他結成夫妻?;楹笏胖?,丈夫原來是一條大蛇,他們所生的子女,便是蛇氏族的后代。
按照古老的族規(guī),蛇姓的人見了蛇,自然是敬而遠之。然而,別的姓氏的人,路遇巨蛇,也得回家祭祀一番,祈求老祖賜福。
老母登村前有一口池塘,四周水草茂密。村里人早就發(fā)現(xiàn)里面藏了兩條大蟒,然而,全體村民——不論姓蛇還是姓虎、姓鹿……非但不打不趕蟒蛇,反而把它們當成神來敬祀。1961年修建公路時,線路正巧從池塘通過。當推土機開了過去,果見蟒蛇飛竄下山,村民這才松了一口氣。
為什么別的氏族的人也敬蛇呢?探詢的結果是,蛇和蜂是許多氏族的遠祖。
相傳,怒族的始祖是一個名叫茂英沖的女人。怒族話“茂英沖”是“從天降下的人”的意思。她下凡后,胸口被野蜂螫了一下,從此便有了身孕,生下了蜂氏族。她被火燙了一次,繁衍出火氏族。……后來與一只黑虎同居,所生的后代都姓“臘”。
怒族普遍實行父子連名制,即父名末一個或兩個音節(jié),為子名的前一個或兩個音節(jié),人們一聽名字,即知道其中的血緣關系。例如,茂英沖、沖并羅、羅并者、者茂特……
有趣的是,匹河一帶的怒族男子,一生須三次命名。第一次是出生后由祖父或伯父、父親命名。這是終生使用的正名。第二次是14歲時,由同輩兄弟、青年相互起名,或由戀愛中的姑娘給起名。這叫青年名,可在青年男女中互稱,而不得在長輩或家庭中稱呼。第三次是結婚之時,由父親用傳統(tǒng)的父子連名制,給他再次起名,以示成家立業(yè),從此正式排入氏族行列。只是平日稱呼時,一般都不稱其父名,而只呼其本名即可。
居住在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怒族人,他們的起名用字還男女有別,排行有序。例如,男子名字中,帶“彭”字音的是老大,有“金”或“都”字音的為老二,老三帶“昆”,老四為“爭”,老五是“電”……倘男孩多的,老八之后則以父母所愛之物為名,或稱“達拿”(弩弓),或呼“斗洛”(箭包)等等。女孩名字中的排行,老大叫“納”、“克勒”,老二稱“尼”、“太”,老三是“江”,老四為“娜”……同樣,八女之后,亦以雙親所愛之物為名。只是與弓箭一類好勇尚武之詞呼喚男兒不同,閨女一般名之為“義甲”(麻線)、“古姆”(繞線用的木器),以盼她精于女紅,能織善繡。
然而,不論哪一氏族,都把茂英沖視作自己的始祖,從她以下第二代開始才是男人。據(jù)說,一位蜂氏族老人能記誦出63代的世系家譜??梢?,1000多年前,怒族還處于原始的母系氏族社會。
怒族人選擇的姓氏和動植物圖騰,大抵都與他們的環(huán)境和生活有關。由于怒族先民依靠狩獵和采集為生,但他們又抗御不住自然災害和猛獸的侵襲。比如,他們獵熊、射豹,割取野蜂蜜,以這些為衣食之源,但又常受它們的威脅和危害,于是便產(chǎn)生了敬畏的心理,進而產(chǎn)生崇拜,把它們視為自己氏族的圖騰。
說到割取野蜂蜜,怒江地區(qū)有一種比蜜蜂大得多的黑色巖蜂。蜂群大,蜜多,蠟好。只是它們專在懸崖絕壁或大樹杈下營巢釀蜜,割取巖蜂的蜂蜜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技巧。四月,怒江山野鮮花爛漫,割蜜者背著木桶,腰系繩子,沿著竹篾繩軟梯,下到懸崖絕壁的蜂巢邊。只見他手持點燃的醮了煤油的爛布火把,用煙火熏趕蜂群,隨即迅速割下蜂盤,裝滿一桶后,讓上面的人吊上去;同伴垂下新火把,繼續(xù)點燃驅散蜂群,再割一桶……
聽說,巖蜂一般不螫人的。特別是用煙一熏,一陣嗡嗡之聲響過,飛向空中而乖乖讓人割取它們釀造的蜂蜜和蜂蠟。不過,當蜂群在頭上嗡嗡鳴叫,或落在臉上、手上而令人奇癢難受時,你千萬不可拍打巖蜂。如果打死巖蜂,惹怒蜂群,它們就在附近亂飛,久久不散,擺開圍攻的陣勢。碰到這種情況,割蜂蜜者得趕快離開,否則就有危險。窮追而來的蜂群,即使你跳進水中,它也還要潛入水里螫你——據(jù)說,倘遭蜂螫,此人便視為極不吉利。
蜂氏族的人也割蜂蜜,他們不僅把家蜂養(yǎng)得格外興盛,還把割取巖蜂蜂蜜,視為祖先對他們的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