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特色的甘肅天水民居
忘歸
甘肅天水民居中占主要成分的當屬四合院形制。
這也是漢民族自漢唐以來民居建筑發(fā)展的主流。
這種建筑形式充分體現了儒家文化思想,充分體現了封建宗族制度的需要,極大限度的滿足了大家族、大家庭的居住、生活需求。
受當地傳統(tǒng)風水觀念支配,院落大門多座院之東南,廁所置于院之西南角。院內雨水則匯流于西南排出院外。
四合院大門多采用屋宇門形式。即是將倒座東側稍間辟作門道,而在倒座后墻上開門的一種大門。門框、門扇堅實厚重,造形簡約樸素。
采用此種門的實用目的有二:一是天水歷史上華戎雜處、戰(zhàn)事頻繁,兵災匪患較多;倒座后墻堅固高竣,在此開門封閉安全。二是大門形制簡樸可以藏拙不顯豪富。除此而外,亦有部分大門采用對山式墻垣門,即大門對著前院東房山墻開南門,或對著西房山墻開北門。
天水民居有許許多多的特殊之處。諸如一坡構架,四面屋頂均為一坡各自向院內延伸。因而造成后墻高竣、深巷高墻的奇觀。又因民居的特殊構造,皆有冬暖夏涼居住舒適的優(yōu)點等等。
世界文化遺產之天水古民居
2005年6月,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在紐約公布了2006年世界百大瀕臨危險的文化遺址,中國有六處遺址榜上有名。天水的古民居建筑名列其中。
以往默默無聞的天水民居為何會引起世人如此關注?它又為何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按照曾在該基金會工作過的邁克爾·徐對《深圳商報》記者甘險峰的說法:“天水古城以一批按照傳統(tǒng)風格建造的古代民居而聞名。這些民居的建筑年代不一,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644年,最晚的也已經有半個世紀的歷史。幸存至今的民居共有55處,都以擁有雕刻精美的木門和屏風為特點。許多具有明清建筑風格的民居,是天水古城的一處風韻迷人的景觀。尤其一些地方名人的故居,最能代表北方民居的特點”。
古建民居是天水市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志,現存的古建民居共分為六個片區(qū),占地面積約16公頃,是中國西北地區(qū)現存規(guī)模較大和保存較好的明清時期居民院落群。
天水民居繼承了秦漢唐宋建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所以顯得樸素典雅,古風猶存。其土墻古槐、木樓竹影又說明,天水民居既有北方民居的厚重和嚴謹,也有南方民居的輕巧和靈動,這在西北乃至全國都是絕無僅有的。具體地說,在院落布局方面,天水民居以北方常見的四合院為主,同時又融進了南方民居常見的小天井,并對其進行組合和變形,形成了各種不同的樣式,極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在房屋種類上,既有土木結構和磚木結構的瓦房,也有許多不同風格的木樓。在“大屋頂”的設計上,除了因為雨多,沒有采用西北地區(qū)常見的平頂外,硬山頂式、懸山頂式和歇山頂式一應俱全。在院內綠化方面,天水民居多選用竹子臘梅銀杏等南方植物,與院外高大的古槐形成鮮明的對比。在木雕方面,既有粗曠流暢之筆,又有精雕細刻的微型作品。除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螞蚱和八卦圖外,還有常見的云紋、博古紋等,花色繁多,工藝精湛。
天水民居中名氣較大的有明中憲大夫胡來縉的南宅子、明太常少卿胡忻的北宅子及明清時期當地名門望族的私宅張氏民居、何家大院、趙家祠堂等。這些庭院建筑大都由磚木結構構成,設計精巧,布局嚴謹,古樸典雅。文史專家認為:在中國南、北兩大古建筑流派中,天水古建筑的風格兼有北方的粗獷和南方的精巧秀美,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其中的三星巷古建筑群的修建年代至少要比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山西平遙古城早數百年,并有專家稱這里是“東方木雕的藝術館”。
天水胡氏民居—南宅子
胡氏民居南宅子,又稱南、北宅子,為明代“父子鄉(xiāng)賢”胡來縉和胡忻的宅第,位于天水市區(qū)中心街道民主路,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胡來縉由舉人選為縣令,在職期間,廉潔奉公,不畏權勢,賞罰分明,官聲甚好。其宅第北宅子建于明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呈正方形,門向正街,門外立著石獅兩只,內有照壁,整個宅院由六個大小不同的三合院、四合院組成。東二院正庭廳樓為主要建筑。廳樓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為重檐二層樓閣式硬山頂磚木結構,氣勢宏偉,雍容華麗。
胡忻為胡來縉之子,進士出身,初任山西臨汾知縣,以后升為工部給事,官至太常寺少卿署正卿。他曾多次直顏上奏,被人們贊譽為“北海瑞”。南宅子即為胡忻的居所。南宅子建于明嘉靖至隆慶年間(公元 1522年一1567年),在北宅子的斜對面,坐南朝北,為四合院形式三進院落。大門為三間硬山式建筑,上書“副憲第”三個剛勁有力的大字。門內有天井、影壁,東西各設垂花門。入門為四合院,東西為廂房,南有正廳五間,單檐懸山頂,木結構磚墻,斗口出杪,直欞隔扇。北為五間倒廳,西南角入小門又一小四合院,是佛堂、書房和客廳。南、北宅子是天水市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明代民居。
按中國傳統(tǒng)民宅的四合院形式構建。“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東西廂房圍繞中間庭院而形成的布局傳統(tǒng),且四面房屋相連走廊相通,即使雨天亦可免雨淋之苦。胡氏民居雖為四合院,卻不同于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無論正房或廂房均為馬鞍架結構,而胡氏民居除正房與倒座為馬鞍架結構外,廂房則采用俗稱一坡水的天水民居構建方式,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南宅子由十二個四合院78座單體古建筑組合而成,建筑面積3700平方米。桂馥院是是主人居住的正院,院內有古裝,想來是在旅游旺季供游人租用。而我來的正是天水的旅游淡季,整個一圈下來,也只有我一個游客,實在是不亦快哉!穿過正廳后面是槐蔭院,在重要節(jié)日里全家人在這里祭拜祖先。
越往胡氏民居里面走,越覺得它對得起“甘肅省唯一的,也是全國罕見的具有典型明代建筑風格的古民居建筑宅院群”的贊許,從云南麗江,到安徽宏村,它們各具特色,但似乎“南宅子”則更全面展示了明代的建筑風貌與民俗,它的木雕不同于南方徽派民居的精雕細刻,其線條回轉流暢,簡潔粗獷,美觀大方而不細密敏縟,具有人文氣息、美觀大氣的雕刻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