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豐過年習俗
雨秋桑
春節(jié)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tǒng)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jié)”,傳統(tǒng)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佳節(jié)。
海陸豐過年習俗與全國各地大同小異,但也有其特色。
采囤
采囤是海陸豐方言,即大掃除的意思。舊時人們認為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灶神等地上神明上天“述職”之時,因此采囤選在這一天,女人們噴刷房子、清洗家具、拆洗被褥,盡量把自己的家弄干凈弄漂亮。發(fā)展演化至今,人們的居處已有大幅度改善,因此一般人家進入農歷十二月,即陸陸續(xù)續(xù)進行采囤。因噴刷房子需較大體力,大多數人家、尤其是城里人家多臨時雇請女工幫忙。以今年的行情,雇請一個女工每天須三百元。
采囤約相當于外地的掃塵習俗。掃塵習俗起源于堯舜時代,從古代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中演變而來,盛于唐宋。據宋人吳自牧《夢粱錄》記載:“十二月盡……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以祈新歲之安?!?/p>
海陸豐還有一“例規(guī)”:農歷十二月二十四那天起至除夕,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娘家,有事也只能站在娘家門口說。
甜粿
進入農歷十二月,海陸豐人家便開始備料制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粿類眾多,有鼠角龜、紅印粿、甜桃等等;約等于外地的年糕。其中蒸甜粿最為重要。
民間流傳有“甜粿好食糕難舂”的俗語。傳統(tǒng)的甜粿須備好等量的糯米粉和白砂糖(基本上各10斤),燒好開水將白砂糖沖成糖漿水,糖漿水放涼后與糯米份攪拌成漿糊狀(一般會放置一晚),蒸籠墊上腐膜,將糯米漿倒入,蒸籠蓋盡量密封,用旺火蒸10到15個小時(時間越長出來的甜粿顏色越紅亮),每隔一兩個小時注意往蒸籠下加水。蒸熟冷卻后放置一邊。到了年初二,孩子們圍著,看大人用紗線牽拉切成一片一片。主婦們將片片的甜粿加熱、加雞蛋,用植物油煎至金黃色,就可以食用了。因煎甜粿香酥可口,風味獨特,深受人們所喜愛。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載:“糯米味甘,性溫,食之有益氣止泄,補中益氣,主消渴,暖脾胃之效”。
甜粿性質經久耐用,冷食熱食均可(熱食比冷食味道較佳)。由于甜粿容易保存,所以除了拜神、祭祖當果品外,還另有一番妙用,即是可以當作漂洋過海干糧之用。
如今海陸豐年終節(jié)首仍有蒸甜粿的習俗,但已經“小型化”,頂多蒸個三五斤。商場也會在春節(jié)期間推出甜粿,十分方便。
貼春聯(lián)
海陸豐貼春聯(lián)的習俗和外地差不多。一般在除夕前數天,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lián),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到了除夕日,或圍爐前、或圍爐后,戶主便叫上家里的小孩幫忙,穩(wěn)穩(wěn)妥妥貼上春聯(lián)。
據說貼春聯(lián)的習俗源于貼桃符。人們用桃木板畫神荼、郁壘畫像,掛在兩扇門上。神荼、郁壘是傳說中能捉鬼的門神。東漢應劭的《風俗》中引《黃帝書》說:上古的時候,有神荼郁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樹,樹蔭如蓋。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樹下?lián)扉啺俟?。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后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荼、郁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錄》 中記載:“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 右郁壘,俗謂門神。”然而,真正史書記載的門神,卻不是神荼、郁壘, 而是古代的一個勇士叫做成慶的。在班固的《漢書.廣川王傳》中記載:廣川王(去疾)的殿門上曾畫有古勇士成慶的畫像,短衣大褲長劍。到了 唐代,門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所取代。
后來,畫像又改成只寫字的“門目”。但門目上兩邊各寫兩字,表達內容有限,人們覺得不過癮,便又在大門兩側再掛上兩塊桃木板(后改用紙);寫上了字數較多、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對子。據《宋史 ·蜀世家》載:蜀后主孟旭命學士為題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睋f這便是我國最早的一對春聯(lián)。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貼對聯(lián),并將門聯(lián)改名為春聯(lián)一律用紅紙書寫。傳說有一次,朱元璋親自到民間察看,只一戶人家沒貼春聯(lián)。一問,原來這人家是閹豬的,不識字,于是親自動筆為他寫了一聯(lián):“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庇捎跉v代大力提倡,使春聯(lián)成為我國一種特殊的民間文藝形式,長盛不衰。
海陸豐人對春聯(lián)更是重視,買一副春聯(lián),往往要琢磨很久。從各家各戶所貼的春聯(lián)看,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驅π乱荒甑钠碓?,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一些姓氏聯(lián),一看就知道這家人姓什么。在汕尾的春聯(lián)中,經常還看到單扇門兒上或谷簟、福龕上貼著斗大的一個“春”字?!按骸弊衷谶@里有兩層含義:一層表示春回大地,萬象更新;一層巧借“春”與“存”潮音的相諧,表示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這跟北方人喜筵上吃魚,諧音“余”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