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豐過年習俗(3)
雨秋桑
睇虎獅
“開門炮”放畢,“虎獅”就可以進村參拜神廟、祠堂和到民宅拜年,迎祥獻瑞;及至元宵前“剎鼓”結(jié)束。
傳統(tǒng)舞獅除道具形狀不同和角色多寡不同外,其基本的舞蹈格式和次序是相同的。海陸豐舞獅計有:獅猊,又稱金猊、俗稱虎獅;麒麟,其道具是頭蓋骨正中央有一個向前的金黃色彎角,角頂縛有紅色的布球,兩條紅綢帶往兩側(cè)耳后下垂;呈獨角頭、龍身、羊蹄、牛尾造型;感仔獅,又稱蓋仔獅、湖仔獅,流行于陸河縣及鲘門鎮(zhèn)等地;五福獅,俗稱猴仔獅、合獅、斗牛獅,始創(chuàng)于清代,流行于海豐鲘門、梅隴、聯(lián)安等地;瑞象又稱神象。由清末民初笏口村名師陳雪隆創(chuàng)辦:其道具是用竹扎成象頭,再糊上多重冰秋紙彩繪而成,象鼻用布制成,可以自由伸縮,象被用布制成再加以彩繪。麒麟獅象,即麒麟、獅猊、象三種神獸的綜合舞演,僅流行于海豐公平、平東。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進步,“睇虎獅”已經(jīng)逐漸式微。如今每到春節(jié),一些外鄉(xiāng)人舉著似是而非的“虎獅”,敲著荒腔走調(diào)的鑼鼓進入市井百姓間要錢,被譏為“乞食獅。”
此外,歸入“睇虎獅”民俗活動的還有舞龍、舞燈、戲舞曲藝。
舞龍包括:滾地金龍,流行在陸豐大安、西南兩鎮(zhèn);大龍,也叫舞長龍,流行在陸豐縣城及其東南沿海地區(qū);龍香,即以稻草扎成龍身,當中插滿點上火種的香條,再適量縛上竹竿支撐龍身進行舞演;山龍船,道具用竹篾編制成聳起的龍船頭和上翹的龍船尾,尤以陸豐湖東山龍船這聞名。
舞燈包括:魚燈,又稱鯉魚燈,道具是用竹篾編成魚的骨架,裱上薄棉紙,彩繪成一條青黑色的鱷魚和九條紅色的鯉魚;獅燈,即用細竹扎成獅頭、獅腹、獅尾三部分的骨架,獅頭和獅尾的骨架固定,獅腹與獅頸連結(jié).然后糊上白棉紙,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彩繪成五色獅;龍燈,道具用竹篾扎成龍頭、龍尾,并由棉布罩成的十幾節(jié)相連的龍身構(gòu)成,游戲時燃燭其中,將龍身映得通亮,由一人執(zhí)龍珠引導龍燈蹁躚起舞。若干大漢支撐龍身作騰挪、盤旋、游動等動作。
戲舞曲藝包括:錢鼓舞,也叫“拋錢鼓”;竹馬戲,舊稱梨園戲;英歌舞,是一種具有南派武功特點的大型群眾游行舞蹈。場面宏大,氣魄雄壯;主要分布在甲子、南塘、博美、湖東等地;高景,亦名飄色,流行于陸豐、陸河、捷勝、田墘、碣石鎮(zhèn);八音,是以鈸仔、鳳凰簫、云鑼、矮企、三弦、琵琶、月琴和提胡等八種不同風格音色的民俗樂器為主體的組合演奏名稱,八音班遍及海陸豐各墟鎮(zhèn)。此外還有唱曲及民歌。
過去的海陸豐鄉(xiāng)村,尤其是比較大的村莊,自除夕夜到初五六,要連續(xù)上演白字戲、正字戲、西秦戲??梢哉f,春節(jié)期間是海陸豐三大稀有劇種和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shù)集中展示的時段??上У氖?,在電腦、手機為載體的多項舞臺藝術(shù)的沖擊下,很多民間藝術(shù)樣式已經(jīng)逐漸式微。
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汕尾春節(jié)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后輩,能掙錢的后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著。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特別有趣的是,過去貧窮人家多,當小孩臨睡前,父母必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將鈔票取回。
拜年,送“大吉”
拜年,又稱為“拜正”,初一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后輩先祝福長輩,然后長輩再對后輩曉以期望。早飯后,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海陸豐俗諺:“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闭f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后才吃飯。
拜年的人,無論帶了多少禮物,其中大桔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諧音“大吉”,帶多帶少都沒有關(guān)系,但是不能是奇數(shù)。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老人會咧開沒牙的嘴笑;對上班的的人則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聽的人會覺得十分順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于“新年大賺”、“財源滾滾”了;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于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送他們這種祝語,他們會對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客隨意交談;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有好謔詼諧者新正出門給人拜年,往往只在褲兜里裝上兩個大桔,一一拜年后,褲兜里依然是裝著兩個大桔不變。因此,民間有善謔者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