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二十四景(6)
我自知
莆田二十四景之紫霄怪石
紫霄寺有前后兩座寶殿。前為大雄寶殿,內(nèi)供三清佛、觀音菩薩、十八羅漢等,是佛教誦經(jīng)之地。后為祥云殿,內(nèi)奉玉皇至尊,是道教傳道之所。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九玉皇生日和五月十六天地交泰日,紫霄寺更是熱鬧非凡,香客從各地紛至沓來,祥云殿上香篆彌漫,瑞靄繚繞,通宵達旦。兩殿之間有個放生池,池水有張力,放上硬幣,能浮于水面。放生池東邊有口“仙井”深三尺許,水位一直保持在一尺左右,具有“盡汲不涸,不汲不溢,大旱不竭,大雨不漲”及“不渾不濁”的特點。
出祥云殿西門,沿著一小道而上,有一個石洞。洞頂是一塊碩大無比的石頭,上面一只朝下趴著的石龜,與一條自上而下又翹首回望的石蛇相對峙,形成一幅“龜蛇鎖仙洞”的生動畫面。洞頂刻著“紫霄巖”三個大字,洞穴寬敞明亮,內(nèi)中供奉著無依祖師的石像。石像下有清泉一泓,雅稱“玉壺池”。游客若持松枝點蘸池中泉水不斷輕拂石像之臉,石像便會朝著你微笑,神態(tài)自然,祥和可恭,真是妙趣橫生。
洞后懸崖峭壁如嶂似屏。近峰巔處還有一個更大的天然石洞,俗稱“太府厝”,掩藏在一片松林之中,厝里石壁藤牽路,門窗云作扉,綠茵滿地。在太府厝東首的紫霄山近絕頂處豎立著一平面約百來平方米的巨石,狀如古時皇帝的帽子,叫做“皇帝帽”,也叫“萬歲石”。石上有一片映山紅,在盛開時燦若云錦紅勝火?!叭f歲石上一點紅”是紫霄山風(fēng)光別具特色的一個景觀。
莆田二十四景之三紫凌云
三紫山位于莆田縣華亭鎮(zhèn)境內(nèi),是紫霞山、紫微山、紫云山的總稱,海拔分別為558.4米、685.2米、767.4米。紫霞山附著于龜山、其山頂圓如帽,儼然如靈龜昂首向南高視之狀,龜山之名由此而來。相傳古代三紫山成了精,變成三兄弟,自高自大、非凡超俗,抱負(fù)清高地裝成三書生,入京應(yīng)試,考中三及第,在外怕出破綻,即回莆田三紫山。此后列岫爭聳,駢峙云際,快伸到天上了,玉帝知道后,派呂洞賓下來把三紫山頭用天劍劈掉,三個山頭都掉落華亭境內(nèi)三個地方,后人就把這三處的地名稱為湖頭、圳頭、園頭,至今這三處還沿用三頭為村名,稱:湖頭村、圳頭村、園頭村。由于三個山頭被劈掉、山峰成為平臺。宋代時稱為三臺山。
莆田二十四景之三紫凌云三紫山峰巖石裸露,多奇巖怪石,皆呈紫色映得云霧多彩。故四時皆紫。由于山陡坡急峰高。尤其紫云山高767.4米。比北面龜山還高11.4米,若在木蘭溪畔觀望山峰,高臨云際,故名“三紫凌云”,為莆田著名24景之一。
三紫山脈自仙游縣游洋山延伸入莆田縣,經(jīng)常太至華亭境,趨木蘭溪北岸,崛成三座山峰,它位于莆田城西南約十公里許,北面過龜山與莒溪及東圳水庫相連,東南面為木蘭溪環(huán)抱。這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樹木茂盛,到處植被郁郁蒼蒼。
三紫山的紫色,是因為這里巖石是灰紫色的流紋巖和凝灰石構(gòu)成的,它們約在一億年以前由火山噴發(fā)堆積起來的,巖石中含有較高的鐵質(zhì),低價鐵呈藍灰色,高價鐵呈紅色,由于鐵的作用,使這里的礦物把巖石“染成”灰紫色了??h志中曾記載過,天空發(fā)現(xiàn)五色云后地震發(fā)生。相傳“三紫凌云”的命名,是由于經(jīng)??吹缴缴嫌形迳撇哦ㄏ聛淼摹F鋵嵤且驗檫@里的山峰為木蘭溪所環(huán)抱,山上樹木茂盛,水蒸氣十分豐富。另外距沿海又不遠(yuǎn),東風(fēng)一吹,興化灣上的水蒸氣就順著木蘭溪峽地進來,至此受到三紫山的阻擋,集中大量水蒸氣,因陽光斜射,極容易形成早霞、晚霞的美麗景色。
莆田二十四景之九華疊翠
九華山在荔城西北10公里的西天尾鎮(zhèn)、常太鎮(zhèn)交界處,系北干山脈主峰,海拔741米,與荔城南面的壺公山遙遙相望,同為興化平原之側(cè)的名山。九華山層巒疊嶂、翠峰如簇,形如九朵蓮花,故有“九華疊翠”之稱,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此山還有別名:因落日余暉映照山峰而稱“霞山”;因山形如筆架而稱“筆架山”。九華山最為古老的稱謂是“陳巖”“陳巖山”“仙公尾”。相傳漢代有陳胡二道人來自北方,在莆田擇勝而棲。姓陳的上九華山,姓胡的上壺公山,后皆得道成仙,故九華山有“陳巖”諸稱。九華山或以神名,或以形名,或以色名,顯得撲朔迷離,有著夢幻般的色彩。登九華山,東西南北均有小路可通。今人多從西天尾沿盤山公路驅(qū)車而上,直達離山巔不遠(yuǎn)的桃花塢。在這里棄車拾級而上,可見摩崖石刻“上天梯”三字,相傳系明代進士周瑛(1430~1518)所書。
臨近峰頂有一道山門,山門橫額有“天衢云路”石刻,相傳為宋天圣年間(1023~1031)進士方峻所書。門旁石刻有詩,內(nèi)有“蟲文摩宿雨,鳥道出寒煙。見客詢何夢,逢樵恐是仙”句。
過山門、石埕為云端殿,據(jù)載為宋代莆田縣令張少英倡建。近代又重建,仿磚木結(jié)構(gòu)一切皆石。殿前雙獅惟妙惟肖,殿正中供奉玄天上帝,左側(cè)為文昌帝君,右側(cè)為關(guān)云長、關(guān)平及周倉。
“仙公洞”就在云端殿之后,洞額刻有“燕子洞”三字,并有一聯(lián):“巷陌烏衣謝,樓臺棟宇空?!毕晒词瞧韷糁亍?/p>
據(jù)興化縣志載:唐會昌年間(841—846),河南嵩山少林寺六祖惠能大師的高徒千靈辭師云游,惠能賜偈:“逢苦即住,遇竹且居?!鼻ъ`行至九華山北側(cè)的苦竹山時頓悟偈語之意,聞苦竹山有山魈作怪,遂與山魈打斗。千靈飲鐵以示法力,山魈大驚失色,敗逃九華山巔,化為燕子鉆入山洞,被千靈以一石船倒扣鎮(zhèn)在洞中。老百姓又奉祀何氏九仙于洞中鎮(zhèn)壓山魈,永保一方平安。故此稱“燕子洞”和“仙公洞”。后千靈在苦竹山創(chuàng)建苦竹寺,圓寂后敕謚苦竹寺千靈祖師??嘀袼卢F(xiàn)有兩座古塔墓,其中高2.3米的一座,其石刻文就是:“唐開山千靈祖師、歷代大師及諸善信”。
相傳,何氏九仙為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八公爭帝失敗后從江西潛入福建隱居于九華山顛,后修煉成仙。另一傳說為何氏九兄弟從安徽來九華山隱居,后至九鯉湖羽化成仙。
仙公洞后有一石穴,深二尺許,有三口泉眼。據(jù)莆田縣志載:“大雨不溢,大旱不涸,水清而甜,相傳為漢代的陳仙淘金井”。原來是太古火山的遺跡。南宋詩人劉克莊有詩:“昔聞淘金井,今嘗仙公水。身心俱清靜,不知我是誰?!笔ㄅ杂小笆柙睢薄笆灞P”等,相傳為仙人弈棋晶茗之處,仙公洞左側(cè)有紫竹院,內(nèi)祀觀音菩薩和韋馱爺、伽藍;洞右側(cè)有蓬萊閣,內(nèi)祀八仙。
殿宇金碧輝煌,神像栩栩如生。其間有楹聯(lián)“至上穹蒼真光普照,尊稱罔極正氣常輝”;“殿立紅云開玉陛,山披翠霧垂珠簾”;“瑞氣繚繞天宇靜,祥光氤氳九華春”。
此外,九華山上還有紫云巖、羅漢石室、仙人足跡等古跡,以及石魚鼓、石牛等怪石。
莆田二十四景之綬溪釣艇
延壽溪雅稱綬溪,系木蘭溪五大支流之一。它似一條碧綠的綬帶,綰系在莆田城西北郊,現(xiàn)屬荔城區(qū)拱辰街道管轄。其下游與木蘭溪匯聚,滾滾東去,注入興化灣。
延壽溪發(fā)端于九鯉湖。它的上游,原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北瀨飛泉”。“北瀨飛泉今化龍”(郭沫若詩),而今,這一景點已被煙波浩渺的東圳水庫所取代。東圳水庫的下游,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宋代水利工程泗華陂。泅華陂南鄰延壽山莊,北倚果木繁蔭的泗華村。
延壽溪畔流傳吳興斬蛟龍的悲壯神話,不少村名都與這一傳說有關(guān)。相傳吳興倡起筑陂,化蕩為田,開辟了北洋。為了保護泗華陂,他提刀入水,斬了蛟龍,壯烈犧牲。后人為了紀(jì)念他,稱其斬蛟處為“吳公”,刀落處為“吳刀”,發(fā)現(xiàn)蛟龍頭的地方叫“流頭”(今漏頭)。
延壽溪下游水勢舒緩,過去文人雅士多乘游艇垂釣,賦詩取樂。觀黑鰻赤鯉,浮沉于綠水之中,白鷺青鳥,出沒于清波之上;望樵夫單腸徑往,牧童牛背而歸,歌萱斗草,曲唱采蓮,別有一番韻味,此情此景,借助詞家無限精神,引發(fā)詩人不盡靈感?!熬R溪釣艇”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延壽溪畔的“店仔頭”古渡口,是古代往山鄉(xiāng)、通閩府的必由之徑。為了方便行人,傳說宋建炎二年(1127)邑人李富,在溪南延壽村,發(fā)起并捐資興建一座長三百余尺的延壽橋。宋建炎五年(1130),在方天貺(生卒年不詳)助建下,大橋竣工。這座青石板橋,橫臥于粼粼的碧波之上。橋下,漁舟溪艇穿梭于十三門橋孔之間。橋南溪北,各踞參天榕樹一棵,儼若兩位忠于職守的護橋?qū)④姟K锡垐D閣學(xué)士陳宓題寫的“延壽橋”碣石,依然佇立在橋頭。令人不解的是,《莆田縣志》記載,宋建炎二年(1127),李富率三千鄉(xiāng)勇奔赴江北投奔韓世忠將軍,一起抗擊南犯的金兵,這才有了后來“李制干”的官銜。同一個李富竟在同一時間不同地方干了兩件大事。
延壽橋西有一口八角水井,井面橫截一石,左濁右清,相傳是北宋狀元徐鐸家的。徐鐸的七世祖徐夤系唐乾寧元年 (890)進士,授秘書省正字。他的賦被當(dāng)時文壇譽為“錦繡堆”。《蘭陔詩話》有“賦就長安振大名,斬蛇功與樂天爭”的記載。唐亡后,他回到家鄉(xiāng),在延壽溪賦閑垂釣。現(xiàn)在溪上片石微露,稱為“釣磯”的地方,據(jù)說是他的遺跡。徐夤的不少詩篇收入《全唐詩》。他在詩中自我解嘲曰:“何人買我安貧趣,百萬黃金未可論?!?/p>
徐夤在延壽建有一座藏書樓,自題楹聯(lián):“壺公山下千盅粟,延壽橋頭萬卷書?!毙焘贯烎~處被稱為“徐潭”。徐鐸也在潭邊建“萬卷樓”,藏書相當(dāng)豐富。宋熙寧九年 (1076),他和胞兄徐銳同時登第。他廷試時中了狀元,后官至吏部尚書。時人稱其為“龍虎榜頭孫繼祖,鳳凰池上弟聯(lián)兄。”當(dāng)時楓亭人薛奕,也中了武狀元,神宗皇帝盛贊:“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人彀中?!币粫r成為佳話。南宋詩人劉克莊對延壽溪情有獨鐘,對徐夤的懷念殷切尤加。
有一個動人的傳說:每當(dāng)初夏時節(jié),明月朗照“釣磯”,隱約可見一個披蓑戴笠、蹲坐而釣的老者。村人都說那是徐夤的化身,其實可能是九華山的倒影。但劉克莊卻鄭重地記下這么一件事:有一次自己作“門外青山皆我有,從今不必呼徐潭”詩,當(dāng)晚即夢見徐夤拊其背,因而驚嘆千古才人固不與草木同腐,數(shù)百年之后精神可畏。
劉克莊逝世后,長臥延壽、暢林兩村交界的“馬坑山”。今墓道碑碣石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