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民俗怪(6)
未了情
城民俗十大怪(6):椒椒叔叔一起來--嗷叔叔
叔叔是指父親的弟弟,泛指比自己父親年紀(jì)小的父輩。但是,全國各地對叔叔的稱呼不盡相同,廣東人叫“阿叔”,天津人叫“掰掰”,東北人叫“老叔”,江淮一帶叫“×爺”或“×爸”,吳越一帶則叫“戽喂”。這其中,最特別的是安徽桐城人,把叔叔稱作“椒椒”。
為什么這樣稱呼呢?且聽一段饒有興趣的傳說:清朝名臣張英一日擬寫奏章,誤將“叔”寫為“椒”??滴醯壅归?好奇心大發(fā),遂詢何故。張英為了自尊,謊稱道:敝鄉(xiāng)有一俗,稱“叔”為“椒”。豈料康熙生疑,要派人前去探個虛實。張英聞訊驚恐萬狀,欺君之罪如何了得?便暗派侍從快馬馳往老家桐城,讓縣令三日內(nèi)遍喻縣民,改“叔”為“椒”。待皇帝欽差抵桐遍詢民眾,結(jié)果眾口一詞。自此,“叔叔”的別稱“椒椒”便在桐城流傳至今。
這個故事編得不賴,可故事畢竟只是故事,不能當(dāng)作正史看待。稍微有點常識的人不難發(fā)現(xiàn),這個故事有很多的漏洞:把“叔”寫成“椒”的可能性并不大,古代文人惜紙,下筆前都很認(rèn)真;奏章寫好后要仔細檢查,重要的還要備份,弄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皇帝知道后,老實承認(rèn)也沒什么,撒謊可真是掉腦袋的欺君之罪;“叔”有好幾種意思,奏章中的“叔”不一定正好是“叔叔”的意思;這個故事有好幾個版本,有的將主人公說成是張英的兒子張延玉;如果真是寫錯了,用家鄉(xiāng)話來推托照樣沒有面子;這么個小事,就算皇帝真的知道是在撒謊,也斷然不會派人暗訪;民間的習(xí)慣稱呼是很難改變的,就算當(dāng)時應(yīng)急改變,日后也絕對不會叫成習(xí)慣。
為了考證桐城“椒椒”的來源,需要注意下面兩條 “硬證據(jù)”:其一,并不是桐城所有地方的人都這樣稱呼,個別地方有其它的叫法。在桐城,大多數(shù)人叫椒椒,但也有地方叫叔叔的;其二,全國并不是只有桐城一個地方這樣稱呼,江西貴溪和永修兩地也是這樣叫的。難道這兩個地方的人都是從桐城遷過去的?事實上,桐城人大多反而是從江西遷移過來的。
這無意中給我們提供了一條線索:大多數(shù)桐城人是從江西瓦屑壩移民過來的,而瓦屑壩明顯只是一個移民中轉(zhuǎn)站,那些將叔叔稱作“椒椒”的桐城人,是不是來自江西貴溪和永修呢?不管怎么說,這里提供了一條重要的線索。
由于提供的相關(guān)信息太少,遍查方言資料,也無法得出“椒椒”的確切來源。在這里,姑且提供一個大膽的猜測:叔通菽,菽是一種豆類植物,以豆類喻指小,所以叔叔指比父親小的人;椒是一種香料植物,指的是“花椒”不是辣椒(明末才從美洲傳入),椒的果實比菽還小,同樣可以用來喻指小,進而指代比父親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