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名茶出六安—“六安瓜片”的歷史文化
氫氣
“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边@是明代茶學名家許次紓《茶疏》中的一段名言,其中的“六安”就是現在的安徽省六安市。
一、六安茶史溯源
六安自古即為我國著名的產茶區(qū)之一,茶產極豐,品質優(yōu)良,且為重要的土貢要地。唐代大茶學家陸羽在《茶經》中即有淮南道壽州茶位列神州名品的說法,《茶經.卷下.八之出》中即有“淮南:以光州為上,義陽郡、舒州次,壽州下,蘄州、黃州又下”的記載,文中的壽州屬于當時的淮南道,“壽州茶”時生于盛唐縣(六安唐時的一度叫法)霍山、衡山者,亦即今天的六安茶。明代品茗大家晉降《考事全盤》中將“天地、陽羨、六安、虎丘、龍井、天目”列為當時的六大名茶佳品。故此,也便有了當時的著名學者徐光啟在《農學全書》里的“六安州之片茶,為天下極品”的盛贊。至清代末年,即到了公元1905年前后,六安茶中出現了一種綠葉片茶,因其奇香撲鼻,形制奇特,葉形頗似瓜子片,其后民間也便有了“六安瓜片”的叫法,其實已為六安茶的后起之秀了。
關于六安瓜片的歷史淵源,史料多有爭議,現在最為可信的說法有兩種:一是說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評茶師從收購的綠大茶中揀取嫩葉,剔除梗樸,作為新品應市獲得成功。消息不脛而走,金寨麻埠茶行聞風而動,如法炮制,并一度起名“峰翅”(意為“蜂翅”)。此舉啟發(fā)當地一家茶行,于是在齊頭山后沖把采回的鮮葉剔除梗芽,并將老葉、嫩葉分開炒制,結果成茶色香味形超過“峰翅”。于是四周紛紛仿效,世人遂稱這種瓜子片狀葉形的新茶為“瓜子片”,后簡稱“瓜片”。再一是說麻埠有一與袁世凱有親的祝姓富人,其人常以土產孝敬袁。袁飲茶成癖,但當時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難以中意。1905年前后,為取悅袁世凱,祝老財終于不惜代價,在后沖雇傭名師,專揀春茶1—2片嫩葉,以小帚精心炒制,碳火烘焙,制出新品,深得袁喜愛。于是,仿制日盛,這種片狀新茶就有了“瓜子片”的稱謂。這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瓜片”。
六安茶作為貢品的歷史是極為悠久的,清道光《壽州志》有這樣的記載:“唐宋史志皆云壽州產茶,蓋以其時盛唐霍山隸壽州,隸安豐軍也。今土人云:壽州向亦產茶,名云霧著最佳,可以消融積滯,醫(yī)除沉疴……”,由此可見,唐時六安茶便名聲遠播,距今至少也有1600余年的歷史。明清兩代一直被列為朝廷的專貢名品,《六安州志·茶貢》記載:“天下產茶州縣數十,惟六安茶為宮廷常進之品,欲其新茶速進,故他貢有督撫,而六安州,則自拜表,經貢新茶達禮部為上貢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