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農(nóng)事農(nóng)耕習俗
元楓桑
漫長歲月,長沙先人培育出早、中、晚、粘、糯、秈、粳、長芒、短芒等眾多稻谷品種,據(jù)1949年統(tǒng)計,僅瀏陽縣栽培的水稻品種就有149個。明代《天工開物》記載:“江南名長芒者曰瀏陽早”。其它如摹粘、六旬稻、須粘、紅米粘、撐禾粘、石子糯、桐子糯等都是著名品種。1946年瀏陽農(nóng)民彭慶六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的“陽面粘”稻種,抗倒、抗蟲,畝產(chǎn)達300多公斤。
長沙地區(qū)多在高岸田種早稻,早稻收割后種紅薯、玉米、豆子、高梁、蕎麥等雜糧。低岸下濕田種遲熟品種,如冬粘、重陽粘。早稻多在清明前后下種,所謂“桐子葉馬蹄大,作秧無掛礙?!惫确N下泥,一般在田間扎以假人,或懸假鷂,以防鼠雀。第一次扯秧,要點香燭,鳴統(tǒng)放炮,叫開秧田門。插秧,俗名插田、栽禾,有的恭賀曰“栽米樹”。栽禾,往往由能手“劈頁”(開頁)??在大田對岸插一桿,下田先栽幾魂,瞄準成線,以此為基準,邊退邊栽,一排四蔸,由左至右,叫栽“隨手禾”。到彼岸時,秧苗橫直成線,猶如一頁書,煞是好看,故名劈頁。第二人從右邊依“頁”而栽,叫“削頁”,余此類推,次第排開。若前者被后者超過,則被戲之為“關鴨子”、“鉆布袋”。若中途拐了彎,則被笑為“過洞庭湖”。為搶季節(jié),親友前來幫工,叫“打報工”。栽禾被視為重要的競技活,能手倍受尊敬,稱為栽禾師傅。
肥是農(nóng)家寶。長沙農(nóng)家習慣在屋前屋后田頭邊鏟草作凼漚肥;種蘿卜、油菜等“肥田菜”及草菜(紫云英)等綠肥;習用石灰打田,有“耖田灰”、“壓青灰”、“耒禾灰”之分;喜用枯餅、潮泥、塘泥、陳墻士等作基肥。丘岡區(qū)農(nóng)民還常常鏟草皮燒“火土灰”?;遗c糞拌和發(fā)酵后,用手抓插于每蔸禾泥之下,叫插安蔸灰。禾田中耕除草叫耒田,瀏陽叫耒禾,寧鄉(xiāng)叫踩田,一般要3次,以保田內(nèi)無雜草稗子。農(nóng)家耒田喜歡唱山歌。諺云:“耒田不打歌,禾少稗子多?!?/p>
收割早稻,要稱肉打酒,盛情招待,所謂“栽禾師傅扮禾客”。但早餐忌用肉,以防鐮刀傷手。曬谷,多用篾制曬罩,或?qū)窆葓龊韵∨<S,使其光滑無泥沙。谷曬干后,用風車吹,而無“揚場”的。瀏陽東鄉(xiāng)等地有早稻間作晚稻之習。早稻尚未成熟時,在田內(nèi)插以晚稻,叫撐禾,長沙稱挨禾。晚稻(俗名番子)收割后,低岸田泡水,叫冬水田,有淹死蟲卵作用。高岸田種油菜、麥子、肥田蘿卜或草子,或耕后翻曬。對于蟲害,農(nóng)家傳統(tǒng)的防治方法有:插草煙莖桿;放鬧洋花、辣蓼葉、黃藤等;用號筒桿、水莽藤、苦楝煮水澆洗;置誘蛾燈;用桐油人尿澆葉,等等,但效果有限。于是有人打醮敬神,許愿唱戲,在田中澆神水,插神旗,無異于竹籃打水。
為灌溉稻田,宋代已推廣龍骨水車。長沙山鄉(xiāng)“沿河兩岸橫江累壩,架筒車汲灌?!辈⒂惺謸u、腳踏或牛拖水車。為灌高岸田,有時用幾條、十幾條水車從河中搞車水“接力”,俗名“打河車”:青壯勞力輪番下泊,點香為信,“禾-火”喧天,高潮迭起,場面壯觀。但縱然齊力車一天,也不過蔭幾畝、十幾畝田。遇大旱,河水斷流干涸,便祈求神明,敬神許愿抬菩薩游鄉(xiāng),但只能看著禾苗干枯。解放后,政府大興水利,遍修山塘水庫,致力渠道水泵建設,才從根本上解決灌溉難題。
除水稻外,長沙種植大麥、小麥、蕎麥、高梁、包粟、胡麻(黑芝麻)、白芝麻、油菜、茶葉、蠶桑、苧麻、棉花、黃花菜等農(nóng)作物的歷史也很悠久。豆類作物,常種蠶豆、豌豆、黃豆、黑豆、紅豆、綠豆、飯豆、泥豆、峨媚豆、荷包豆等。其中黃豆又分五月黃、六月黃、七月黃、八月黃等。泥豆又名懶豆,是制作瀏陽豆豉的上等原料。紅薯和煙草是明代才引進的,但發(fā)展很快,種植面廣,有“一季紅薯半年糧”之稱。長沙水果品種繁多,常種桃、李、梅、柿、柑、橘、橙、袖、批把、板栗、梨、雞爪梨、石榴、白果、青果、多棗、葡萄、楊梅、櫻桃、慈菇、蓮子、菱角、雞頭米等。其中瀏陽傘桔、瀏陽夏至桃、長沙北山梅、麓山南桔均為著名品種。
長沙蔬菜美不勝收,其中以辣椒、冬瓜、韭菜、蘿卜、冬莧菜等最有特色。此外,長沙農(nóng)家還廣泛種植油茶、油桐、西瓜、香瓜、甜瓜、甘蔗、花生、草、中藥材等。
長沙地區(qū)林木資源極為豐富,除數(shù)百個常見樹種外,還有銀杏、紅木等一批稀有品種。農(nóng)家喜歡在房前屋后栽種樟、柏、竹、梓、楓、杉等風景樹及各種果樹,但有的地方有“門前不栽竹,屋后不裁桐,大門口不栽棕,院中不栽松”之俗。屋前栽椿,高不過檐。栽竹時往往逗哭兒童。人們買成片山林砍伐叫“判山”,全伐稱“青山”,單一樹種砍伐稱“花山”,一般不砍“飛子樹”(種樹)。進山采伐禁忌很多,先要宰雄雞瀝血祭山神,以保清吉。在山上講話特別謹慎,毛草馬虎不得,一般上午只管做事,極少講話,以防失口。
數(shù)千年來,農(nóng)民四季勞作,艱難負重,習以為常。他們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每天要完成“規(guī)矩工夫”,如割禾就“有谷三擔谷,無谷五分田”。鋤板田豆子,每個工要鋤八分地。雨天,他們不是整米,就是打草鞋,很少有空閑。秋收以后,他們不是上山打柴,就是挑腳拾轎,一天不干活,就渾身不自在。而對地上撤的每一粒飯,都要撿起吃掉。這就是勤儉純樸的傳統(tǒng)長沙農(nóng)民,中國農(nóng)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