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客家的節(jié)日習俗
曉星君
千百年來,中原地區(qū)黃河流域的眾多移民從北方南遷來到惠州,成為客家人,形成一個具有顯著特征的、影響深遠的客家族群。客家人分布在惠州的山區(qū)、平原、沿海。他們的生活既保留了老家的傳統(tǒng),又形成了自己新的習俗和特點:節(jié)日習俗。客家人有句習俗順口溜:正月正,二月伯公生,三月清明四月八,五月節(jié),六月六,七月十四八月半,九月重陽十月朝,十一月冬過系新年。
一、春節(jié)
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一是春節(jié),也是俗稱的“過年”、“新春佳節(jié)”,是惠州客家人一年中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這段時間,外出謀生的人要回家,公職人員要放長假。不論官、民,不論貧、富,家家戶戶團聚,歡歡喜喜、熱熱鬧鬧過春節(jié)。
為了過好這個隆重的節(jié)日,客家人要用很長的時間來做準備。農民要準備“年豬”,從三月就開始養(yǎng)“年豬”、閹雞、鵝、鴨等,以備過年食用。扯布置辦全家人的新衣。過了冬至,開始釀黃酒、白酒,做臘味,備柴草。被人欠錢的,準備討債,欠人錢的,也準備要還債,謂“欠人錢,做吾倒食”盡量還債,債還清了,才能賺自己的錢。
打掃衛(wèi)生:到了農歷十二月十五,春節(jié)氣氛就越來越濃了?;輺|一帶客家在十二月的初一和十五兩天為“掃塵日”。用竹葉扎成掃把,把屋瓦、墻上下打掃干凈,所有家具都清洗一遍,蚊帳被褥,更換陳舊設置。
入年架客家人過年有很多講究,入年架是其中的一項。每年在臘月二十三日入年架,到正月初五出年架,整整十天為春節(jié)期。年三十請灶君爺原坐。
入年架,也就是說送“送灶神阿公上天”。傳統(tǒng)日期各有不同,有二十三、二十四和二十五。民間還有“官三,民四,王八烏龜二十五”之說。舊時年二十三入年架的多為官家,官家入年架次日貧民才能入年架?;莩?、惠陽、惠東、博羅、大亞灣等一帶的客家,均為年二十四入年架、少數(shù)人家在年二十五入年架。這天,家家戶戶祭灶神。民間傳說灶君是天庭派到各家各戶臨視之神,每年于是日“上天”向玉帝匯報人間情況,人們用清茶、大吉、糖果、糕餅,燃香燭拜謝灶神,并燒黃紙奏疏,謂之“送灶神阿公上天”。 有的用黃紙印就的奏文,把全家老少名字填上,以備灶主爺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在廚房灶神前除供上果品或湯丸,兩側各放一條帶尾的甘蔗(多為竹蔗,意為做天梯恭送),祭拜時,焚香點燭,虔誠祈求。燒元寶,放鞭炮,祭拜結束。灶主爺便扶著竹蔗梯子遙遙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職”。也有單用紙保蠟燭燒香拜拜,請灶君爺上天。
除夕這天,要接灶神,重貼“五龍灶君之神位”,并供上三牲(雞、魚、豬肉),斟上清茶、白酒,焚燒紙寶、“云馬”, “云馬”祭拜,請灶神阿公下地入戶就位,保佑家宅平安。
置辦年貨過年要置辦很多年貨,吃的、穿的、用的。最講究的是:過年要穿新衣服??图胰俗畛Vv的是“有食冇食冇人知,身上冇著(衣服)眾人欺”。意為即使再窮,都要在這一年準備一件新衣。實在沒辦法,就把舊衣服染色作新衣穿。除了準備好了的豬、雞、鴨、鵝、大米、油等,就是在入了年架后,還要采購年三十晚的食物、年初一的食物以及以后幾天的食物。農村人到圩鎮(zhèn)采購年貨,是挑著籮筐來的,把春節(jié)要用的、吃的一一買齊,裝了滿滿兩籮筐。采購齊后,春節(jié)期間就不用出門買菜了,謂之“新年大吉樣樣有”。這些年貨包括:素菜如冬菇、木耳、金針、腐竹、珍絲、菠菜、油豆腐、荷蘭豆,魷魚、蝦米、蠔干等。果品類糖餞品有瓜子、花生、葵花籽、冬瓜條、糖蓮藕,油炸食品如糖環(huán)、蛋、米糕、豆糕、芝麻糕、花生糕等。沿海的客家人還要準備馬鮫魚、鮑魚、紅線魚、魷魚、花膠、粒魚、耗(牦礪)、蝦、墨魚等等。三十晚那天采購的是青菜,大白菜、大青菜、生菜、菠菜、慈姑、芥藍、蘿卜、蔥、蒜、芹菜、姜、胡椒等等。
到了十二月初,各家各戶忙著踵粉、打米糕、豆糕、芝麻糕、黍米糕,打米餅,炒花生等等。
家庭用具如碗、筷(箸)、湯匙,根據家庭人員多少而決定買多少。購新碗筷,講究配套,花紋、釉色大致相同。筷子數(shù)量多為“十”,因“十”是吉祥數(shù)字。
除了購買,有相當部分是自己動手制作的。各家各戶在年到來時的前10天,就把準備好的粘米、糯米泡在水里,一天后放進碓坑里踵成米粉,還準備有艾葉、楊紅、糖,用來制作各種糕點。由于過年多用于祭神、祭祖、祭灶君,所以被視作是過年的祭祀食品。大制作的年糕有大籠粄(甜粄)、木印艾粄(里面有花生、芝麻)、喜粄(發(fā)包仔)、湯丸等,有的有蘿卜粄。此外,還用面粉制作油角仔、曾堆等。
張貼對聯(lián)惠州客家人在春節(jié)期間,家家戶戶都要張貼對聯(lián),亦稱春聯(lián)、春暉。張貼對聯(lián)有許多講究。有祖祠聯(lián)、姓氏對聯(lián)、各個小家也有自己的對聯(lián),還有村聯(lián)、廟聯(lián)、庵聯(lián)以及其他公共場所的各式對聯(lián)。從貼的對聯(lián)可以看出,該村、該戶人家的祖先是從什么地方來、祖先是什么人,還從中看出祖先勤耕勤種、不斷進取的堅強意志和高尚品德。
家庭聯(lián)大多數(shù)是祈求新年好、身體健康、生意興旺等,祖祠聯(lián)一般祈求不要忘記祖先等等。喜慶新聯(lián)如:炮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象又更新;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南西南北財;“招財進寶”等按各自心愿選購各式各樣的 “對聯(lián)”和“春暉”。
惠陽、惠城、惠東、博羅等地客家人的姓氏對聯(lián)最傳統(tǒng)。但凡過年都在祖祠的大小門、家的大小門張貼對聯(lián),各姓氏對聯(lián)的主要特點是突出本姓氏的古代名人、名事,每個姓氏都有一到幾副,所用典故大多是清代以前的人和事,也有近、現(xiàn)代的,對聯(lián)可斷定對聯(lián)的創(chuàng)作年代。這種以前輩名人典故入聯(lián)的習俗,反映了客家人追憶先賢、激勵后人,傳揚美德和光耀門庭的愿望。
如林氏對聯(lián):雙桂家聲遠,九龍世澤長。這副對聯(lián)在惠州的惠陽、惠東、龍門、博羅等地的客家人春聯(lián)都有,源自河北。比干的兒子林堅公有二子:載、磋,皆襲封受爵,子孫居冀州博陵(今河北省安平、蠡縣、唐縣一帶)。當時位于古河水(今黃河)西河和注入河水的淇水(今湛河)之西,而稱“西河地”,這便成為“西河林氏”緣由。自稱“九牧世家”,即是福建唐、宋九牧名賢的后代。林氏繁衍至今3000多年,成為中國主姓之一,在唐、宋兩朝,莆田、晉江林氏各有一門九兄弟登進士并任刺史、知州的盛事,被稱為“唐九牧”,“宋九牧”(也稱“后九牧),在林氏發(fā)展史上譜寫了燦爛輝煌的篇章,也成為中國林氏的千古佳話。
許氏宗祠聯(lián):子將拔士、叔重傳經。許子將,東漢末年著名人物評論家。據說當時他每月都要對人物進行品評,每月評一人,曰“月旦評”,在當時名噪全國,許多未仕的世家子弟,一旦受到好評,便會馬上顯名于世。為此,大家都爭著前來求許子將討個好評語,作為進入仕途的資本。曹操年輕時飛鷹走犬,游蕩無度,人們對他的看法很不好,只有梁國的橋玄等少數(shù)人看出他是個非凡之人,橋玄對他說:“君未有名,可結交許子將,若能得其評議,即可顯名?!辈懿儆谑潜稗o厚禮,求見許子將懇請評品。許子將一向看不起曹操的為人,閉口不言。最后被逼無奈,方才實言相告:“君乃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叔重,名許慎,東漢著名經學家、文字學家,有"五經無雙許叔重"之稱,生于東漢光武帝建武卅年甲寅(公元五四年),汝南召陵人。據“漢書食貨志”記載:“八歲入學開蒙,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學二年字書之后“始研誦讀,詩經、論語、孝經”接誦續(xù)著“春秋、左傳、易經、書經、禮記以及諸子著作”融會貫通,性淳篤,少博學經籍,精通文字,二十仕為郡功曹;孝章建初八年癸未(公元八三年)十二月,孝武帝好儒術詔令“選舉良才,為治政之本”許慎品德才學兼優(yōu),政績突異,會試應選,年三十被舉孝廉。
又如淡水鎮(zhèn)葉氏常用對聯(lián):基開葉縣;業(yè)肇梅州;南陽世澤;西楚家聲;秋長周田村碧滟樓聯(lián):飄洋過海打州府;立業(yè)南洋振乾坤?;蓐柷镩L:荊樹有花兄弟樂,書田無稅子孫耕;崇高世宅山川秀麗三光普照永承先祖基業(yè)傳后裔;芳樹瓊樓園林翠茂日月同拱貽蔭后人志德千古存。
個別諧趣聯(lián),在歡樂的春節(jié)出現(xiàn),讓人哭笑不得,如:舊時有個半大青年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過年了,他見家家戶戶貼對聯(lián),自己沒錢,但過年又必須貼對聯(lián),他看到福華庵有一副對聯(lián),覺得很好,就把它撕下來貼到家門。第二天,鄉(xiāng)親們看到他家的對聯(lián):福地春光好,華堂景色新。結果,大家都來他家拜神。又如:有一父子用錢捐來“貢生”,恐鄉(xiāng)人不知,便在年三十晚用寫對聯(lián)方式告知鄉(xiāng)里:父貢生、子貢生、父子同貢生;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烧鲁跻辉缟暇捅蝗烁某筛肛暽?、子貢生、父子同貢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皆失夫。
過新年。除夕這天,也稱年三十晚,人們的心情處于激動中。一大早,家家敬奉天神、祖宗及當?shù)刂T神,張貼對聯(lián)、貼年畫,在碗櫥、灶頭、米缸、雞房等處貼上“?!薄ⅰ傲笈d旺”等字樣,在每個顯眼的地方放一對吉子,俗稱“大吉”。各家各戶懸掛燈籠等吉祥物。全家人洗完“大吉水”后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人們忙忙碌碌的幾天,幾乎就是為了吃好這餐豐盛、講究的年夜飯。餐桌上有美酒佳肴,有魚、豬肉、雞及其它高檔菜肴,即使窮人家,起碼都有豬肉、雞、魚等。吃年夜飯時,酒杯相碰,互相祝福。舊社會過年,官、民也不平等,大年初一開大門放爆竹,平民百姓只能等官府衙門放過之后才能燃放。餐后,要留剩飯,謂“年年有余”。吃罷年夜飯為已經換上新衣的孩子發(fā)紅包,稱壓歲錢(也叫利是)。
零時,辭舊迎新時刻到了,大地鞭炮聲響成一片,煙花彩艷照紅半天,時鐘敲響,男女老少神采飛揚,人人心情興奮,家家戶戶打開大門接“財神”,迎接天神、喜神、貴神等諸神降臨,“迎春接福。逢人見面互道“新年好”和“恭喜發(fā)財”。
除夕開始點煤油燈(即使有電燈也要開),叫點“長年燈”,一直到年初七(人日)。如中途燈熄滅,則預示新一年家運將有不測,應想辦法求神問卜化解。
年初一人們稱之“日王”,一天管一年,萬事要小心,開口要講好話。晚輩要向長輩祝福道賀說“恭喜發(fā)財”、“健康長壽”、“生活愉快”之類的祝福語,平輩或朋友之間相見,也要互相祝福,講些吉利的話。同時還要特別謹慎行事,格外小心不能打爛東西。小孩也不能打架,如誰被人先打了,叫“破新年更”(不吉利)。
過去惠州一帶客家一般年初一都吃齋,現(xiàn)在有食一餐齋、一餐葷的,也還有食兩餐齋的?;莩菂^(qū)水口鎮(zhèn)龍津村有些宗族年初一規(guī)定只準吃齋,不準吃肉。惠陽秋長人年初一這天不準小孩向大人或親友討“利是”,否則就被認為不吉利,據說會窮一年。初一這天禁忌很多,家人講話要講好話,小孩子不小心講了一些“不吉利的話”時,大人即刻解圍說“大吉大利是”、“童言無忌”等話替小孩說吉利話。大多數(shù)家庭年初一不沖涼、不掃地、不挑水、不倒垃圾,叫做“囤丁囤財”。初一那天,人們一般不外出,但也有人為圖吉利,選擇“大利”方向一早就出門。也有人朝“大利”方向的廁所走去,在廁所疴屎、名日“頭恭”。還有人到廟宇上香,祈求菩薩保佑,正月初二是開年日,家家戶戶都備辦“牲禮”拜天神祖宗,飯桌上擺的葷菜有雞、鴨、魚、蛋、豬肉、湯,還有在年三十晚就已經煮好的客家傳統(tǒng)菜“凍”(用豬腳、雞爪、菜脯、醋煮成的貼水菜,由于天氣寒冷,貼水到年初二已經冷凍,撒上胡椒粉非常好吃)。早飯后帶小孩出門拜年,探親訪友??图遗肆晳T年初二這天回娘家探父母,如高潭人初二至初五是女婿及其他親戚來拜年。女婿早拜年表示有孝、有情,所謂“有情阿郎年初二,無情阿郎年初六”。初三是“送窮鬼”日,也叫“掃窮鬼”日,惠州客家人的傳統(tǒng)大多一樣,清早起來大掃除,把幾天積存的垃圾全部倒掉,祈望來年發(fā)財。直到年初三過后才把垃圾送走,垃圾要送到三丫路邊,蓋上兩對寶,插上三支香,口中連念“窮的去、富的來”,叫做“送窮”。回家時不能向后望(倒垃圾的地方),否則“窮鬼”會跟回來。
初四至初十為“探親日”,凡出嫁后的女兒、姑爺(女婿)必到娘家向岳父母及眾親戚探親拜年,小住兩三日,探親延續(xù)到年初九、初十?;葜菀粠эL俗,春節(jié)期間,所有的親戚都要走訪完,否則被視為不孝、不敬之意。年初五雖然俗稱“出年架”,啟示年已“走”遠。博羅一帶客家還有初十“吃公嘗” 的風俗。“吃公嘗”即是“分社肉”。當日,各村的同宗姓人聚居祖屋,因祖上傳下有一定的公產,也稱“公嘗”,族長在當日用公嘗款殺豬,按男丁計算分給各家。分社肉的豬,要抬到“社伯公”面前,焚香祭祀后方能宰殺,故稱分社肉。公嘗的豬首先選定趕山上,在正月初七至十四擇一晚上,上山“獵龍”(獵即趕的意思)。組織一群青年高舉火把,敲鑼打鼓登上附近山頭,燃放鞭炮,祈求把龍(豬、即風水)趕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