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杜集區(qū)風俗民情(7)
昕彤
次日稱為“正客”,親友大都在這日來吊唁,所帶東西為禮金、花圈、冥幣草紙之類,女兒、外甥及女性死者的娘家人等近親往往還要送豬頭三牲禮盒、幛子、鏡框等。死者后輩均戴孝,孝帽大小、孝巾寬窄因親戚遠近而異,尸體火化也在這日舉行,孝子領回骨灰盒后仍送“棺屋”,置小方桌上供祭奠。
第三日出殯。杜集區(qū)農(nóng)村仍有將骨灰盒裝入木棺土葬的,也有以磚石水泥預砌墓室將骨灰盒置于墓室的,先進的村建有骨灰堂,供村民安放骨灰。
早飯后,將棺材或置放骨灰盒的方桌抬出棺屋,按親疏遠近哭拜稱“路祭”,棺木啟動稱“發(fā)韌”。然后,摔碎“老盆”,子女親戚扎送的紙幡、紙洋樓、電視機、洗衣機、轎車等由人扛著前頭開路,也有扎紙馬、紙牛、紙人者,其他多為花圈、“搖錢樹”之類,次接喇叭隊伍,后邊長子孫扛招魂幡,孝子由“老執(zhí)”弓|領并指揮棺木或行或止,棺后跟著孝女、孝媳及其他親屬,看熱鬧的夾道跟隨,浩浩蕩蕩前行。
到了墓地,仍按“路祭”方式進行“陵祭”,棺木下地后,置“陰陽瓶”,磚瓦弓箭,上覆蘆席,草草掩埋。同時,焚燒紙人紙馬花圈,孝子一一叩謝親友。葬后三日,孝子來將墳筑好,稱為“圓墳”,以后每隔七天來燒紙一一次,滿“七七”止。
家中死了老人,三年內(nèi)不貼紅春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