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盜龍:歐洲小型馳龍科恐龍僅2.5米長/長有鐮刀爪
承載
火盜龍是一種獸腳亞目下的馳龍科恐龍,誕生于7000萬年前-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體長一般只能達到1.6-2.5米,外形和現(xiàn)代鳥類非常相似,全身都長滿了羽毛,并且長有極為鋒利的鐮刀爪,第一批化石出土于法國的普羅旺斯地區(qū)。
火盜龍的體型
火盜龍屬于小型近鳥類肉食恐龍的一種,所以體長和其他似鳥龍非常類似,最大也只有2.5米左右,在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770多種恐龍中排到了504位,大小幾乎和現(xiàn)代的一只山羊差不多,類似于川東虛骨龍、竊蛋龍以及阿拉斯加頭龍等。
火盜龍的外形特征
火盜龍具有非常典型的近鳥肉食恐龍的特征,不僅全身存在羽毛生長跡象,而且它的每只腳第二趾爪都是非常修長且彎曲的,看起來就像是鐮刀一樣,向上翹起,每一根爪子都長達6.5厘米。并且火盜龍的嘴巴也是類似鳥喙狀,尖銳且堅硬,顎部非常有力,尾巴則非常細長,能夠很好的在奔跑時平衡身體。
火盜龍的生活習性
火盜龍主要是以肉類為食,除了捕捉一些小型的恐龍之外,它還可能會獵殺小型哺乳動物,比如比它還小的塔哈斯克龍就是它的獵物,火盜龍后肢上長有的鐮刀爪不僅能在它狩獵時進行輔助抓取,而且還能在平時的攀爬中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甚至在危險時也能被當作武器。
火盜龍的化石發(fā)現(xiàn)
火盜龍的最早一批化石是在歐洲發(fā)現(xiàn)的,當時這批化石就埋藏于法國的南部地區(qū),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薰衣草圣地-普羅旺斯,不過在這里發(fā)現(xiàn)的化石比較破碎且稀少,其中只包含了趾爪、牙齒以及脊椎等,在00年才由菲利普·塔丘為其進行了命名,之所以將其命名為“火盜賊”,主要是因為它的化石是在一場森林大火之后才被發(fā)i西安的,而這個地點就位于奧林匹斯山上,所以它的全稱叫做奧林匹斯火盜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