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瀏陽客家風情
一瑩郎
瀏陽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東鄉(xiāng)大圍山一帶,據考證,其主要發(fā)源于葉劍英元帥的家鄉(xiāng)廣東梅縣(現梅洲市)。據說很久以前,廣東梅縣一帶發(fā)生了災荒,為了謀求生活出路,他們攜兒帶女,離鄉(xiāng)背井,四處奔波,其中一部分來到了大圍山形成了今天的客家人。他們在這里安居樂業(yè),勤勞耕作,繁衍生息,雖然歷經滄桑,歲月遷移,生活習慣已經與大圍山其他人一樣,但他們自己的風俗習慣和特色文化一直保留至今。
語言獨特是客家人的主要特點。他們的語言節(jié)奏快,發(fā)音寬厚雄渾,委婉動聽,語言深奧難懂。既有粵語的風味,又有國語的基調,又帶有大圍山話的尾子。所以在交談中,他們能聽懂對方的普通話、瀏陽話、,而且能與之交談;他們如果用客家話交談,你將目瞪口呆,實在難懂。客家人的男主人如果講客家話,則其后代必須講客家話,這也是客家話得以沿襲流傳的重要原因。
客家人的婚嫁節(jié)尤有特色。女子出嫁前要子時拜祖,舉行拜祖儀式,祈求祖宗保佑新娘出嫁后有美好的明天。新娘出嫁有一個有趣的叫法是“賣妹子”?!拔绾蟀l(fā)親”,據說這象征著吉祥,出嫁后能過上幸福甜蜜的生活?!盎亻T踏青”是女方出嫁的又一規(guī)矩,其作法是:女方出嫁當年或次年清明節(jié)前后,新娘的女還偕同自己的丈夫一起回娘家,且娘家要做美味可口的艾粑粑吃,以示家中清潔、順遂。
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是鬼的節(jié)日,曾有“七月半,鬼亂竄”的說法,而客家人則把七月十四日定為鬼節(jié),據說這是客家人遷來時,本地人為其定下的規(guī)矩。其意思是怕客家人遷來的鬼在七月十五日搶走當地鬼的錢物,具有相當的不公平性。但隨著通婚等多種形式的交流深入,這一規(guī)矩現已打破。
大圍山的客家人。以曾氏、陳氏、黃氏、張氏為多,分布在張坊鎮(zhèn)的雙溪、金鐘、雙坳、安福、文竹、陳橋等地,他們居中集中,團結友好。
客家人還有客家山歌,曲調深沉、古樸、,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深受人們的喜愛。
客家人熱情好客,待人淳樸,語言深奧,風俗獨特,是瀏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