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字戲(5)
若英郎
反線戲有《李唔直》、《剪月容》、《挽面記》、《金殿配》(又名《審馮旭》)、《南洋案》(又名《雙鳳奪妻》)、《老少配》、《柴房會》、《張古董借妻》、《審猿猴》、《水雞記》、《金山案》等。
科白戲有《天門陣》、《雙白燕》、《綠牡丹》、《殺四門》、《三齊王》、《女搜宮》等。白字戲的主要劇目稱之為“八大連”:英臺連(《同窗記》)、陳三連(《荔鏡記》)、高文舉連(《珍珠記》)、秦雪梅連(《三元記》)、蔣興哥連(《珍珠衫》)、王雙福連(《臨江樓》)、袁文正連(《還魂》)、崔鳴鳳連。
《英臺連》又稱《紅羅記》,寫梁山伯、祝英臺故事,全本包括“埋羅別家”、“松蔭結(jié)拜”、“書館共讀”、“踏青擲鳥”、“河梁分袂”、“賞花望樓”、“山伯訪友”、“梁媽求婚”、“鸚哥帶書”、“山伯殉情”、“英臺祭墳”、“閻王審案”、“還魂成親”等二十多出。這個戲源于明代《同窗記》,又糅合了若干民間傳說而成,頗有特色。
《白鶴寺》是特有的傳統(tǒng)劇目,又名《楊天梅》,故事敘述貧女吳美香為富家子楊政和所騙,懷孕后被拋棄,吳產(chǎn)兒拋路旁,在白鶴寺為尼。十六年后,吳遇楊天梅,互相疑為母子。原來棄兒恰為楊政和抱去撫養(yǎng),取名天梅。天梅懇求政和接母歸家,不允。天梅去白鶴寺求母歸家,政和趕到,橫加攔阻,美香無限悲憤,撞柱而死。是一出唱做并重的細工戲。
《彭素娥》是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在彭湃同志的指導下,為改良戲劇配合宣傳編演的時裝戲,以清末海豐的真人真事為題材,敘述青年寡婦彭素娥與一秀才相愛,為封建地主發(fā)現(xiàn),兩人被送縣衙冶罪。彭雖受毒刑,始終不屈,在公堂上與族長、縣官辯理。后男方遭毒打致死,彭素娥不顧一切為他吊孝。彭素娥本人也參加該劇的編寫工作。該劇本暴露了封建階級及其婚姻制度的罪惡,歌頌彭素娥反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屈斗爭精神。
白字戲的曲白用海陸豐方言,特別為當?shù)剞r(nóng)民所喜愛。音樂優(yōu)美,具有聯(lián)曲、滾唱、民歌、一唱眾和的特點。劇目擅長演兒女情,表演程式嚴而不僵,載歌載舞,富有生活氣息。短打用南派武工,舞臺美術(shù)簡樸,便于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