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陽特產(chǎn):桐柏玉葉茶
惜玉郎
鶯飛草長的四月,紫云英開滿了山谷中的阡陌緩坡,陽光溫暖明媚,蝴蝶翩翩起舞,正是露營的好時節(jié)。在離護(hù)林員大王家最近的村子停好車,開始了在進(jìn)山的羊腸小道上徒步,好在花開時節(jié)一路上風(fēng)光無限。巡山員大王家里不通電,以前是點煤油燈,浙江衛(wèi)視來拍電視片的時候給家里裝了太陽能電池,大王家里才用上了電燈。我們的到來給這個寂靜的林海增加了一些熱鬧,在他們家住的采野山茶的大姐們話也多了起來,這些大姐們每年都會在清明前相聚在老林溝來給巡山員大王家采茶。
桐柏山獨特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造就了桐柏山茶特有的品質(zhì)和風(fēng)味,唐朝時已是聞名茶業(yè),宋朝時即為全國十三大茶場之一。據(jù)有關(guān)文獻(xiàn)記載,“閣樓三層讀書論世,泉飛九壑聽瀑烹茗”就是宋代一位名士特地為桐柏山茶而寫就的一副對聯(lián)。茶神陸羽也曾在《茶經(jīng)》上對古義陽郡(桐柏山東部)茶的品質(zhì)做了詳細(xì)評價,民間曾有詩流傳:“借問陸君何處去?品茗只向太白峰?!薄昂箍蛠聿璁?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見客先上茶,這是桐柏人的禮俗。不倒茶,主人會覺得自己怠慢了客人,不飲茶,客人會以為自己不受歡迎,言語不暢。一杯香茗捧上,氤氤氳氳中散發(fā)著縷縷情誼,賓客之間的交談才氣氛融洽,不知不覺就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桐柏玉葉是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的特產(chǎn)。桐柏玉葉茶外形扁平光滑,芽毫隱藏,色澤綠翠油潤,湯色杏綠清澈,滋味鮮、醇厚、香高持久,葉底嫩綠明亮。桐柏玉葉茶產(chǎn)于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云霧繚繞,茶園群山環(huán)抱、溫差大、樹木和野花常年多見,小氣候特別的老茶區(qū)——桐柏山主峰太白頂。
桐柏玉葉茶的制作
桐柏玉葉由水濂玉葉改名。該茶外形扁平光滑,芽毫隱藏,色澤綠翠、油潤,湯色黃綠、清澈,滋味鮮、醇厚、香高持久,葉底嫩綠、明亮。
其工藝流程為:采摘——攤放——殺青——回潮——分篩——干燥——包裝——貯藏保鮮。
采摘:一芽一葉初展,80%芽長于葉,制中檔茶采一芽二葉初展。不采病蟲葉、紫葉、單片葉,無魚葉,無磷片,長短一致,用竹籃盛裝,不用塑料袋裝。
攤放:采回的鮮葉及時攤放在陰晾、無風(fēng)、干凈處,厚度2—3厘米,經(jīng)5—12小時,兩次翻動,水份減少25— 30%,有手綿感,即可炒制。
殺青鍋溫100—110度,先打適量茶油光鍋,待油氣散去即下葉,投葉量3兩左右,鮮葉下鍋有輕微爆聲,手法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手法主要是抖,時間約1—2分鐘,每分鐘炒40—45次(抖),如果鮮葉含水量高可適當(dāng)延長時間,抖時抓葉手勢要輕,動作要快。第二階段是抖、帶、甩交替進(jìn)行,時間約2—3分鐘,手勢由輕到重,稍對茶葉施加壓力,使?jié)u成扁形,轉(zhuǎn)入第三階段——捺、抓,手勢基本同前一樣,約8—9分鐘,捺、抓到葉8成干時即出鍋?;爻边^篩:殺青起鍋后,將茶葉薄攤在竹匾里,經(jīng)冷卻攤晾后,再蓋上濕布回潮,攤?cè)~厚度1厘米左右,時間30—40分鐘,待茶葉回軟,然后用3.5/英寸的竹篩子過篩,上面和篩下的分別進(jìn)行輝鍋。
輝鍋:輝鍋是桐柏玉葉關(guān)鍵的一道工序,目的是做形、干燥。輝鍋的好壞,直接影響成品茶的平直、光扁和品質(zhì)的色、香、味。投葉量一般半斤—6兩,多為3—4個殺青鍋葉一輝鍋,葉質(zhì)細(xì)嫩,投葉量就少,反之多些。鍋溫:70—80度,高級茶鍋溫低,中級茶鍋溫高,到炒制后期,溫度最低保持50—60度。時間:高級茶20分鐘,中級 茶25—30分鐘左右。
手法:輝鍋手勢較為多變。高級玉葉以捺、搭、推為主,后以抓、扣、磨、壓為輔。開始在手里盡可能多抓些茶葉,使茶葉保持挺而扁的形狀,使水份均勻分布,促進(jìn)茶條回軟,經(jīng)搭炒5分鐘,即進(jìn)入推炒,推炒的目的是使茶葉平整光滑,因此茶葉要在柔軟,不刺手的情況下推炒,用力由輕到重,經(jīng)15分鐘左右,茶葉基本定形即可進(jìn)入抓炒,抓炒手勢:四指并攏,并稍加彎曲,拇指張開,將茶葉盡可能多地抓在掌中,貼鍋而上,迅速地隨手跟茶而下,并在鍋中將茶葉整平,繼續(xù)上下動作,用力由重到輕,炒至茸毛脫落,形狀扁平挺直,色澤淡綠,捻茶成粒即可出鍋。茶葉經(jīng)5孔篩子分級和末篩分離分級包裝后,大王騎上摩托車帶到桐柏集市上售出。
由于該茶采摘、制作講究,又采用山區(qū)小氣候特點無污染,多花香的茶樹原料,所以不但精品美觀,而且雄 狀,整齊,更具特別香形,溶進(jìn)了自然界的花香和野味。所以銷路和作為禮品都很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