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飲食習俗(10)
瓊詩
“帶把肘子”也是大荔一道帶有濃郁民俗色彩的地方名菜,公認為是“秦菜”中的上品。當?shù)剞k紅白喜事、春節(jié)舉家歡聚、宴請親朋好友時,餐桌上都離不開它。一般紅燒肘子都是去骨留肉,唯獨此菜與骨同烹,故稱。相傳古代同州府(今大荔縣)有一技藝超群名廚李玉山,其人雖位居下層,但品格甚高。同州州官曾多次派人請其主廚,均被饗以閉門之羹。某次,州官的頂頭上司陜西撫臺到州里來巡視,州官為了巴結逢迎,竟強行將李玉山拉去制作宴席,并命令李玉山在兩個時辰內必須將飯菜做好,否則就要治罪。李玉山只用一個半時辰,就將十八道大菜做好,端了上去。撫臺吃到其中一道菜,只見上面蓋著幾片肘子肉,下面墊的盡是骨頭,甚感奇怪,便命州官將李玉山傳到宴會廳詢問。李玉山說:“回稟撫臺大人,我聽說州老爺不但喜歡吃肉,也喜歡啃骨,因此我特意做了這帶把肘子。”撫臺是個清官,聽了廚師的話,領悟了其中的含義,當即賞李玉山銀子十兩。第三天撫臺又微服私訪,查明了州官敲骨吸髓、殘害百姓的罪行。回去后,當即下令將州官撤職查辦。人們?yōu)榱吮碚美钣裆脚c貪官污吏作斗爭的功績。就將這道菜世世代代傳了下來。經過后人的不斷改進,現(xiàn)在的“帶把肘子”形狀如蒲團,顏色如棗紅,味道撲鼻香,深受食客的歡迎。
在關中和陜南一些地方,長期流行的“枸杞燉銀耳”,是陜西很古老的一道傳統(tǒng)湯菜,它是由枸杞和銀耳兩味名貴中藥煨燉而成。其色紅白相間,其味香甜可口,具有潤肺補腎、生津益氣的功能。相傳此菜源于西漢開國功臣張良。他輔佐劉邦興漢滅楚,取得了天下,但他目睹許多功臣因遭到漢高祖的猜忌而不得善終。為保全性命和名節(jié),他急流勇退,辭官隱居在留壩深山之中,常以當?shù)厮a的銀耳清燉為食,以示潔身自好。到了唐代,這道菜又有了發(fā)展。唐初房玄齡和杜如晦輔佐唐太宗李世民掃滅群雄,統(tǒng)一了天下,他倆為官清廉,敢于為民請命,是唐代著名的宰相,人們?yōu)榱吮碚盟麄z的高風亮節(jié),便以菜寓意,在雪白的銀耳中加入了血紅的枸杞,以象征他們的“清白”與“赤誠”。后來經過長期流傳,此菜又有了改進,人們在枸杞銀耳中又加進了冰糖、白糖、蛋清等,其味更加香甜。
地處渭北高原的乾縣,有一種風味十足的“乾州雞面”,品味皆優(yōu),制作方法很獨特,它名雖為“面”,實為不可多得的美饌。其起源據(jù)傳與唐代女皇武則天有關。永淳二年(683)唐高宗李治病逝,武則天親自主持修建陵墓,當時用“八卦圖”測定方向,將墓址選在奉天縣城北6公里處的梁山上,其方位為“八卦”中的“乾”,就將所筑之陵定為乾陵,奉天縣也隨之改為乾州,后又改為乾縣。在筑陵過程中,武則天率領文武大臣駕幸陵地巡視,問及當?shù)孛耖g招待客人的最佳食品時,陪侍在側的地方官答日“涎水面”。但廚師們認為涎水面雖然好吃,用來招待當朝皇帝卻不夠典雅,因此便別出心裁地烹制成一種形似面條而滋味鮮美的菜肴。武則天吃后大加贊賞,并賜以“乾州雞面”的美名,其制作技藝也隨之傳人民間,據(jù)說現(xiàn)在的雞面仍與當年的味道毫無二致。制作方法是選用嫩公雞的雞脯肉,剁成肉茸,案板上撒一層干淀粉,放一層雞肉茸,用圓木棒邊搟邊撒干淀粉,把肉茸搟成極薄的片,切成韭菜葉似的條,入滾水鍋里焯后撈出,在清水里浸涼,再撈人碗內,澆白肉湯少許,上籠蒸20分鐘取出,澆上用白肉湯、熟豬肉絲、木耳等制成的臊子即可食用。其肉甚嫩,其湯甚鮮,筋韌可口,十分好吃。
地處黃土高原的延安,畜牧業(yè)較發(fā)達,當?shù)仫曫B(yǎng)一種“站羊”,肉質格外豐腴肥美,稱之為“站羊肉”。一般的羊都是在巖畔山峁上逐水草放牧的,而站羊則是把羊拴在樁上讓其站著吃草,這樣飼養(yǎng)的羊活動量小,容易長肉上膘。當?shù)厝顺S梅疾荨鞍倮锵恪蔽拐狙?,這種草喂的羊肉嫩味香,用它烹制的“站羊席”是當?shù)卮偷纳铣思央取?/p>
榆林地區(qū)有著名的“豆腐宴”。榆林水質甚佳,出產的豆腐具有白、潔、細、綿、嫩、堅、虛、香等特點。據(jù)《榆林縣志》記載,當年清康熙皇帝西征途經榆林時,吃了當?shù)氐牟げ藸Z豆腐,曾高興地稱之為“清香白玉板,紅嘴綠鸚哥”,其中第一句就是對榆林豆腐的贊譽。用榆林豆腐作主料,可以烹制出“八寶箱”、“釀雙魚”等數(shù)十道菜的“榆林豆腐宴”。